首页 > 文史

历史上,李光地是康熙的心腹,雍正口中的完人

电视剧李光地结局凄凉,但历史上却是康熙心腹,雍正口中的完人。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为康熙皇帝手下最受重视的两位大臣,索额图和明珠之间的斗争一直在继续,朝廷也分配了斗争。这时,满朝的大臣们有排队的问题。中间很难有泥。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李光地,他被夹在中间,无法逃脱。

给李光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他在两党之间。在观众看来,前半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李晋卿,在后半部分,尤其是党争中的左右为难,更像是现实中的我们。他们很普通,想用心做点什么,坚持点什么,但最终发现,我们根本坚持不住自己的想法。

[img]359691[/img]

在电视剧中,李光地本人才华横溢,师从剧中的吴次友,吴次友的文学造诣很高,而作为吴次友的徒弟,李光地在才华上自然并不多,但作为一名书生,李光地却有着自己的正气,不想入朝为官。然而,在情节的推动下,李光地为了人民的利弊,在康熙的宠爱妃容妃南巡时,对康熙的迁移禁海政策和当代官员的不洁行为极为不满。最后,他拦截了容妃,说这些不公正得到了容妃的赏识,这也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此时,李光地仍然不想成为一名官员,但在后来的情节中,李光地和康熙的女儿兰齐儿格格绑在一起,受到兰齐儿的启发,李光地终于成为了一名官员,这个决定完全改变了李光地的生活。

刚出官的李光地,最大的贡献应该是配合当时的福建总督征服台湾省,在讨论台湾省一事时,考虑到大家没有考虑到台湾省收复后的措施,康熙欣赏了这一点,最终收复台湾省后进入书房当官。

第二次之后,李光地发现自己坚持的东西消失了,被索相带进青楼的威胁。同时,他也被明相拉拢。他良心不安。公开爆发后,他被康熙皇帝收入监狱,想自杀获救。他平定葛尔丹期间被下级官兵侮辱,但幸运的是,他被康熙重新启用。之后,李光地把推翻党争的两派作为自己的责任,最终通过努力平息了康熙的党争。然而,在消除两党争端的过程中,康熙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支持。康熙评价李光地的手段是恶毒的,担心李光地会成为下一个索明,所以他把李光地贬低为台澎知县。

[img]359692[/img]

说到电视剧,虽然它来自历史,但它需要添加大量的艺术成分。回到李光地身上,李光地并不是电视剧中完全捏造的人物,历史上也有自己的人物。然而,历史上的李光地比剧中的人物更诚实、更公平,可以称之为清代海瑞的形象。

历史上,李光地年轻中举,后来中了进士。因为他在福建,才华横溢,当时被靖南王耿忠记住,多次派人要求李光地出山给自己提建议。然而,李光地不同意,并通过蜡丸等秘密将这一消息传递给康熙皇帝。平定三藩期间,李光地虽然出身文人,但也和自己的亲戚一起进攻耿忠部队。并且赢了。他还为平定三藩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在平定台湾的战役中,他强烈推荐当时不乐观的施琅,并推荐好将军攻占台湾。

[img]359693[/img]

康熙三十五年,李光地接受了直隶巡抚一职。面对历届巡抚都头疼的河流问题,李光地修建了水利,疏通了河流,亲自调查了河流情况,最终规划了正确的泄洪方法。后来,他向皇帝说,他免除了洪水影响的受害者的税收,当地人对此赞不绝口。四年后,康熙皇帝检查了治河的具体工作,发现河流不再泛滥。李光地利用引河入湖的方法,使附近没有水灾。

说到清朝皇帝对李光地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到李光地在皇帝心中的超然地位。晚年多疑的康熙皇帝称赞李光地为:认识我的人比光地的人多。作为雍正皇帝的讲官,雍正皇帝把李光地评为一代完人,把李光地作为官员的典范。


历史上,李光地是康熙的心腹,雍正口中的完人历史上,李光地是康熙的心腹,雍正口中的完人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解密:为什么孤独的英雄光绪一生中唯一一次笑?
  • 光绪34年1908年10月卧床生病。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我认为佛陀(指慈禧)会死在我面前。如...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