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朱元璋从草根成为皇帝,制定了一系列治国法律法规。同时,为了警告后代,他于1369年正式颁布了《皇明祖训》,规范了后代皇帝的政策。内容包括内政、外交、礼仪、皇族管理等方面,其中专门规定了15个“不征之国”。
朱元璋为什么要提出15个不征之国?朱元璋明确表示:“我怕后人,靠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缘无故兴兵,伤人命。记住不要。”。朱元璋从元朝的军国主义中吸取了教训,导致人民失去生命,最终走向灭亡;另一方面,他还提到四面八方的诸夷离中国很远,住在一个角落里。“得到它不足以供应,得到它的人民不足以使命。”
那么这些国家都有谁呢?他们未来和大明的关系如何?
朝鲜国
[img]78197[/img]
明朝成立之初,统治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接受了明朝的封印,每三年贡献一次。然而,明朝的使者被高丽杀害,高丽占领了明朝的领土。双方矛盾激化,高丽王派将入侵明朝。领兵李成桂趁机发动兵变,废除高丽王,建立朝鲜李王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成桂与明朝和解,称臣入贡,并派使者请求授予国号。朱元璋的生命仍然是朝鲜的一个古老国家。从那时起,尽管朝鲜内部有权力和地位的斗争,但它对明朝是尊重和谨慎的。无论是明朝皇帝的生日还是各种传统节日,每年都有四五次。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的后宫里,有十几个朝鲜妃嫔。双方的关系可见一斑。
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大举入侵朝鲜,明朝派兵击退日军,将朝鲜李氏王朝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朝鲜也在后来对付后金的战斗中做出了贡献。朝鲜一度不屈服于清朝,以至于清军用武力征服了它,并完全切断了与明朝的附庸关系。
2. 日本国
明朝成立初年,日本海盗肆意侵犯东南沿海地区。朱元璋派汤和其他人讨论和谴责。日本幕府将军的书不逊色。朱元璋非常生气。然而,鉴于元朝的教训,他没有兴起士兵,但他命令严格禁止海禁,不予通商。
为了贸易利益,日本幕府将军在永乐年间接受了日本国王的称号。到嘉靖年间,日本两名使者在宁波争夺贡品,发生了一场战斗。凶手一路烧杀抢掠,引起了朝廷的不满。因此,嘉靖下令关闭贡品,切断双方的贸易交流。这引起了沿海地区商人的不满,于是他们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浪人勾结,形成日本海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后,在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共同打击下,日寇被清除。
[img]78198[/img]
万历年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试图通过朝鲜入侵中国大陆。明朝派遣军队与日本军队在朝鲜进行了几年的激烈战斗,未来没有官方交流。虽然南明时期,小朝廷多次派人到日本寻求帮助,但最终没有结果。
3. 大琉球国
也就是说,琉球群岛地区。当时,该岛分为南山、中山和北山。三国先后向明朝贡献,成为明朝的附属国。之后,中山国统一琉球地区,继续与明朝保持附属关系。历代琉球国王需要接受明朝的封印,明朝给琉球国王一个“尚”姓。
万历年间,随着明日矛盾的加剧,日本萨摩地区著名岛津家九派兵入侵琉球。琉球战败屈服,被迫向萨摩进贡。这时,明朝已经不知所措了。然而,直到南明,琉球仍在贡献。“它虔诚的中国是外藩最多的。”
4. 小琉球国
即台湾地区。
5. 安南国
也就是说,越南北部。安南是第一个向明朝贡献附属国,双方都在继续贡献。然而,在永乐年间,安南发生了内乱,大臣李吉利废除了安南国王的自力更生。1406年,朱迪派兵消灭安南,成立了一名指挥官,将安南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
由于明朝当地官员的横向收敛,安南地区不断反抗,明朝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在宣德时期,他们最终放弃了脚趾地区,安南恢复了国家。双方保持着朝贡关系,但在边境地区一直存在摩擦。
[img]78199[/img]
网络图片
6. 真腊国
也就是柬埔寨。在洪武和永乐年间,真腊经常派使进贡,并贡献了“象28、象奴34人、番奴45人”,双方交流频繁。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落,“贡献不常来”。然而,真腊在中国动荡不安,真腊在万历年间改名为柬埔寨。
7. 暹罗国
也就是泰国。暹罗应该是向大明贡献时间最长的国家。从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期间从未断绝。万历年间,他要求带领军队直接去日本帮助明军。这样,暹罗应该是大明坚定的附属国。
8. 占城国
也就是越南南部。洪武年间,占城开始入贡,但明朝一度拒绝入贡,多次入侵真腊,夺取真腊贡品。直到朱迪到位,朝贡关系才恢复。从那以后,安南一度与明朝联合灭亡。然而,安南复国后,占城最终于1470年被彻底吞并。
9. 苏门答腊
即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地区。朱棣即位后,多次派使者到苏门答腊,送织金文绮、绒锦、纱罗等物品,郑和下西洋时也三次前往。自永乐三年以来,苏门答腊每年都在做出贡献。苏门答腊在宣德八年内向大明朝贡献了“麒麟”等物品。明英宗即位后,贡使逐渐稀薄。到成化时期,苏门答腊使者到广东,却没有印信勘合(证明),从此“贡使不能”。
10. 西洋顼理
也就是印度南部。文献记载不多,朱元璋、朱迪多次派使者前往,国王也两次贡献胡椒等土特产品。
11. 爪哇国
也就是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朱元璋灭元后,“他的王昔里八达拉派使奉金叶来朝贡方物”。从那以后,永乐和宣德贡献了一年一年,有的甚至一年三年,但在正统、景泰和天顺贡献却逐渐稀少。1499年(成化时期),爪哇使者的船遭遇台风,只有一艘船抵达广东,明朝给予奖励。从那以后,就没有朝贡了。
[img]78200[/img]
12. 彭亨国
也就是马来西亚彭亨州。洪武年间,开始入贡;郑和下西洋时,他多次入贡。随后,随着明朝的衰落,贡使之间的交流逐渐断绝。
13. 百花国
位于大海中,因国内气候温暖,四季无霜雪,百花齐放,故名百花国。同样的文献记载不多,洪武年间派人献白鹿、红猴、龟筒、龟甲、孔雀、鹦鹉、胡椒等物品。
14. 三弗齐国
也就是说,苏门答腊岛的南部。洪武年间,朱元璋派使者对其国家进行诏书,于是三弗齐国王马哈拉扎巴拉卜多次派使入贡黑熊、火鸡、孔雀、五色鹦鹉、诸香、碧布、兜罗被等物品。在永乐年间,随着郑和下西洋,三弗齐的朝贡越来越频繁。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结束,朝贡越来越稀疏。
15. 渤泥国
也就是现在东南亚的文莱。1370年,朱元璋派张敬之和沈秩为使者出使泥国。当他们回到中国时,泥王马合谟沙派使者来到朝鲜,并贡献了鹤顶、生龟甲、孔雀、梅花大龙脑、米龙脑、西洋布等。
郑和下西洋时,渤泥国王亲自率领泛海来朝。不久,渤泥国王死于疾病,埋葬在中国。宣德皇帝放弃出海政策后,渤泥国的朝贡逐渐减少。万历时期,渤泥国经历了内乱,“朝贡不复,商人来来往往”。
朱元璋为何指定不征之国有哪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