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灵(生卒年不详),文博,冀州清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官员至后将军,被封为高唐侯,被称为威侯。他是袁绍将军,后来回到曹操身边。他和曹操一起征服了四面八方,并取得了许多成就。
在曹操集团早期,朱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资历和能力堪比“五子良将”,地位也比较高。他是曹操的重要将领之一。用曹丕诏书中的话来说,是辅助先帝带兵多年,功劳比刘邦时的周勃、灌婴还要大;是“元功之将,国家之臣”。但这个人却始终得不到曹操的信任,更多的时候是和别人一起战斗,以至于沦为打酱油的角色。即便如此,曹操还是对他不放心,最后剥夺了他的兵权。《三国志》中有朱灵的传记,但只附在《徐晃传》之后,只有不到100字。此外,《九州春秋》还引用了附注、魏书,我们只能对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img]75187[/img]
朱玲是曹操时期的后将军,与夏侯敦、乐进、于禁同列,均为一流军职。为什么在曹操时期,一个“元功之将,国家之臣”,功劳比周勃、灌婴还大的朱玲,会逐渐沦为打酱油的角色?我们先来看看朱玲的事迹。
朱灵字文博,冀州清河(今河北邢台)人,原为袁绍将军。曹操征服陶谦时,袁绍派朱灵统帅三营(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军事单位)军队帮助曹操作战有功。战斗结束时,袁绍派来的大部分将军都应该送回去,但朱玲留下了。朱灵说:“我读了很多人,没有像曹公那样做事,这真是明主啊!现在遇到了明主,还要投奔谁?他带领的士兵们都钦佩曹操,跟着他留下来。
建安四年(公元199),被称为皇帝的袁术被诸侯包围,内部也是叛徒。在绝望的情况下,袁术把皇帝给了袁绍,并计划去袁绍的长子青州刺史袁谭。到青州去徐州下邳城北,曹操派刘备、朱灵、路招截路,袁术不能过,途中死亡。这件事记载在《三国志武帝纪》中,应该说是一件大事,也说明朱灵此时的地位非常重要。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平定冀州后,让朱灵带领新兵5000人,战马千匹守卫徐南。曹操警告朱玲:“冀州新兵多次接受宽容缓慢的训练,军纪松懈。现在他们暂时看到了整洁,心里仍然不高兴。你有威严的名声,再加上以道宽恕他们,否则就会发生变化。朱灵来到阳翟,中郎将程昂等果然谋反,朱灵立即将程昂斩杀,写信告诉曹操。朱灵在信中说了很多错误,但曹操并没有责怪他太多。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征服荆州,朱灵从征,与于禁、张辽等七路人马编成一部,为赵燕监督。16年建安(公元211),关中马超等叛乱,朱灵跟随曹操西征。曹军在潼关遇到马超等人,不得前进。根据徐晃的建议,曹操派出一支4000人的精兵,从潼关以北的蒲阪津乘虚渡过黄河,切断潼关敌人的后路。这支军队的将军是徐晃和朱灵。马超等人关中失败后,朱灵跟随夏侯渊平定下来(音shu”mi)、汧氐(qian’di)。曹操回到叶城后,留下夏侯渊行护将军职务,都督朱灵、路招等人驻守长安。南山贼刘雄根据五关路口作乱,夏侯元率领朱灵、路招等人将其打破,收降其部众,刘雄逃离汉中。
[img]75188[/img]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曹操西征张鲁,军队抵达陈仓,准备从武都郡进入彝族部落。彝族人挡住了道路,曹操派朱玲、张合等人进攻并打败了他们。
袁术曾经是诸侯,徐州不会单枪匹马。曹操派人拦截应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刘备手里没有兵,此时的朱灵应该是主要的作战将领,可见曹操此时对朱灵还是很看重的。虽然曹操已经准备好与袁绍打交道,主要将领部署在河北,但朱灵在一个方向上领导士兵的重要性仍然比未来更加明显。不知道为什么,曹操常常恨朱灵,总想剥夺他的兵权。于禁威严过人,派于禁带了几十名骑兵,手持军令直接冲进朱灵军营解除了他的兵权,朱灵和他的下属都不敢动。于是曹操让朱灵成为于禁的下属。
于禁进军营的时候,朱灵和他的下属都没有动,这不仅说明于禁有威,也说明朱灵根本没有别的想法。否则,几十个骑兵,朱灵想动手,于禁怎么能进出?如果这不能解释问题,朱灵在被剥夺军权后没有任何行动和抱怨,这也可以证明朱灵根本没有太多想法。可能的情况是,从朱灵这方面来说,自从许南失败以来,朱灵就知道自己不再被重视了?也许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朱灵将军已经进入了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恐怕曹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朱玲在袁绍手下时,家乡清河的季以地(今山东夏津)背叛了袁绍,投靠了公孙赞,公孙赞也派军队协助季雍守城。袁绍命令朱灵进攻,但朱灵的家人都在城里,公孙赞把朱灵的母亲和弟弟绑在城里,以引诱和威胁朱灵。朱灵望着城哭着说:“大丈夫一出身为人效力,怎么能再照顾全家呢!然而,朱灵一家都被杀了。
[img]75189[/img]
这件事可能会影响朱灵的一生。我不知道袁绍让朱玲攻打家乡的意图,但朱玲是一把双刃剑,不顾家人的安全。一方面,他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忠诚;另一方面,他也被怀疑“不爱亲人就不会爱别人”。毕竟,三国时期并不统一世界。在孝道和忠诚的问题上,孝道的概念没有改变,忠诚的方向有时也不是很清楚。恐怕这就是影响朱灵的原因吧!就像马超一样,他是一个非常需要的将军,但张鲁不需要他,刘备在汉中闲置后,原因很清楚,当他关中叛乱时,不管全家在曹操手中,坚持叛乱,导致全家被杀。曹操是个多疑的人。有了马超的例子,他能不想朱灵多吗?
此外,朱玲手里还有士兵。朱玲来自冀州,冀州不是曹操起家的基础。一个冀州人带领冀州士兵。如果他想“独立”,后果应该是多么严重!朱玲不这么认为,我们也不应该这么认为,但谁能保证一个可疑的人曹操不这么认为呢?
曹丕当皇帝后,封了朱灵一个侯,还说要让他“回家”。但朱玲说:“高唐是我多年的愿望。”曹丕于是把他改成了高唐侯。有没有可能,除了朱玲的悲伤和禁忌?也许朱玲自己也明白这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被剥夺军权后,他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这使他能够有一个好的结局。
为什么三国曹操手下的大将朱灵会成为打酱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