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开国名将,朱灵的一生是怎样的?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冀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人朱玲,最初是袁绍帐下的将军。
曹操讨伐陶谦时,袁绍派朱灵带领“三营”兵马驰援曹操,取得了巨大的战功。
《三国志》记载:
战斗结束时,袁绍派出的其他将军陆续返回总部,只有朱玲选择留在曹操身边。
朱灵对曹操表白说:“灵观人多,不若曹公人,这才是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
——朱灵看到的人多了,只有曹公才是明主啊,今天遇到明主,我还投奔谁啊!
部下士卒钦佩他的名声,于是跟随朱灵投降曹操。
朱灵后成为曹操帐下的猛将,仅次于将军徐晃,官后将军,被封为高唐亭侯,《三国志》关于朱灵的记载戛然而止。
晋朝学者司马彪写的《九州春秋》详细记载了朱灵的事迹: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平定冀州,派朱灵带领5000名新兵,1000匹战马守卫徐南。
临行前,曹操警告朱玲:“冀州的新兵习惯于分散。现在他们突然紧张起来。他们会不高兴,私下抱怨。你总是以威严著称。现在你需要慷慨对待他们,否则会导致军事变革。”
当朱灵到达杨寨时,中郎将程昂等人果然谋反。朱灵杀死了所有这些人。同时,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做了一些回顾。
曹操当时没有责怪朱灵,安慰他不要太自责,但他对朱灵不听自己的建议感到不满。
[img]424689[/img]
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在关中发动叛乱,朱灵与曹操征服了马超。
曹军在潼关遭遇了马超的阻拦,曹操派朱灵率领4000名精兵,从潼关北部蒲阪津渡过黄河,阻挡了马超的退路。
叛军阵脚大乱,纷纷崩溃,马超等人逃跑,后来投奔汉中的张鲁。
朱灵和夏侯渊一起平定[shū]糜、汧[qiān]氐等城池。
曹操回到叶城,留下朱玲等人守护长安,先后参与平定刘雄,战败彝族,战功卓著,成为曹军的主要将领。
朱玲虽然勇敢善战,但怀疑的曹操担心自己的支持和自尊。他很可能在未来再次上演“遇见明主而降”的场景,所以他被安排在“威严”将军的禁令下。
朱灵勇武过人,但曹操从未重用过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曹操认为朱灵的性格很差。
当时,当朱玲还是袁绍的下属时,袁绍部将季雍镇守清河,发动叛乱,公孙赞派兵保护季雍,袁绍命令朱玲征服公孙赞。
朱玲的家人都在城里。公孙赞抓住朱玲的母亲、弟弟和其他家人,把他们放在楼上做人质,威胁朱玲不投降就杀了他的家人。
朱灵哭着说:“丈夫一出身与人,怎么能复顾家耶!”
因此,不顾母亲等家人的死活,拼命攻城,生擒季雍,代价是“灵家皆死”。
在以孝道闻名的汉朝,一个连母亲的生死都无动于衷的人,属于冒天下之大不议的大逆不道行为。
朱灵被时人唾弃,曹操心里也很鄙视朱灵。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朱灵的功劳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曹丕封朱灵为[shū]侯,诏书以“富贵不归故乡,如夜行衣绣”为由,解除了朱灵的兵权,命他在家乡养活自己的生命。
朱灵弃的母亲、弟弟等家人不顾一切,当然无耻地回到了家乡清河,他向曹丕请求,希望能住在山东高唐。
曹丕同意,于是将朱灵改封为高唐侯。
就这样,一代名将在异乡孤独地老去。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似乎也鄙视朱灵,所以他没有在书中独立传给朱灵,而是简单地记录了列传“徐晃传”后面100多个字。
曹魏开国名将,朱灵的一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