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被他戏弄在手掌之间。鲁肃一再被他“愚弄”。司马懿甚至被他吓坏了。似乎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被他计算出来了。所有人都不是他的对手。难怪文学大师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说,他“像诸葛一样聪明,接近恶魔”。
有一种说法是:“智者千忧,必有一失”。在《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曾四次中别人的计,上别人的计。
[img]22353[/img]
图片来自网络
诸葛亮的第一次计划发生在三次访问茅草屋时:听了徐舒和水镜先生的建议后,刘备带领关羽和张飞三次访问龙中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实现崇高的理想。诸葛亮得知徐舒向刘备推荐了自己,心里很矛盾。
虽然刘备是“仁主”和“皇叔”,但他一定能帮助刘备重用。然而,当时刘备的手下“文不过孙乾、糜竺、简雍,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此外,他没有坚实的领土和强大的军队。他实力太弱,基础太差。实现事业真的很难。诸葛亮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刘备第一次来访时,诸葛亮躲了起来;第二次来访时,诸葛亮出去“闲游”。第三次来访时,诸葛亮干脆睡在家里,拒绝见面。
张飞等人有点不耐烦,所以他想出了一个计划,故意大声对关羽说:“这位先生多么傲慢啊!看到我哥哥下台,他躺得很高,睡不着!当我去房子时,我放了一把火,看到他负担不起!”(《三国演义》第38次)
张飞的声音很高,诸葛亮自然能听到,认为张飞是一个粗鲁的人,一切都可以做,他的房子是一个“草房”,可以忍受火,不得不翻身起床,出来见刘备,感动刘备的真诚,所以答应和刘备一起出去。
[img]22354[/img]
图片来自网络
诸葛亮跟随刘备来到荆州,见刘彪。刘彪的大儿子刘琦问刘备,因为“继母不能容忍,生活只是一夜”。刘备让他问诸葛亮,诸葛亮借此机会。第二天,刘琦两次要求诸葛亮给他一个想法,并被拒绝了。
于是刘琦对诸葛亮说:“齐有一本古书,请先生看一看。”是带孔明去一栋小楼的。孔明说:“书在哪里?”齐哭着说:“继母不容忍,齐的生命在一夜之间。孔明一言不发地站了起来,想下楼。我看到楼梯已经撤了。(《三国演义》第39次)
诸葛亮什么也没说。他没想到懦弱无能的刘琦会采取这样的行动。现在他“上不到天,下不到地”。他看到刘琦哭着跪着,甚至“想自杀”。他别无选择,只能给刘琦一些建议,让他效仿“重耳在外”的例子,“乞丐守江夏,可以避祸”。没见兔子不撒鹰,刘琦得到自己能“活命”的好策略后,才命人安上梯子,送诸葛亮下楼。
诸葛亮在北伐中遇到的最强硬、最顽固的对手是司马懿。为了去掉司马懿的“硬骨头”,他绞尽脑汁诱惑司马懿出兵打仗。
然而,聪明的司马懿“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培养智慧”,愿意“忍受羞辱和负担”。不管你的诸葛亮有多羞辱和挑战,我都坚决不和你打架。不吃软硬,司马懿不能坚持下去,无论诸葛亮有多深,无论策略有多高,真的没有办法。
[img]22355[/img]
图片来自网络
无奈之下,诸葛亮不得不用“下三滥”的手段,派人给司马懿发一套“女人和女人的衣服”和一封措辞极度羞辱的信。司马懿看了女人的衣服和信后,“心里很生气”,这是对一个将军的极大嘲笑,是可以忍受的!
但司马懿转念一想,立刻看透了诸葛亮的意图,让自己出战。于是他高兴地接受了诸葛亮的“礼物”,并奖励了使者。起初,当使者看到司马懿生气时,他认为自己会死。出乎意料的是,司马懿不仅没有杀他,而且对自己的高标准接待感到高兴。
聪明的司马懿弄清楚了使者的心理,于是不失时机,计划向使者询问蜀军的军事情况,问:“孔明的睡眠和食物有什么麻烦?”使者说:“丞相熬了一夜,罚了20多人。他吃的食物只有几天。”
顾谓诸将说:“孔明吃的少,烦的多,能长久吗?”使者辞职,回到五丈原,遇到孔明,具体说:“司马懿穿着女装,读了书,并没有生气。他只问丞相睡觉和工作的烦恼,从来没有提过军事的事情。如果你这样处理,你会说:吃的少,烦,能长久吗?
孔明叹了口气:“彼此知道我!”(《三国演义》第113次)最初想引诱司马懿出兵,但司马懿不仅没有计划,而且获得了最高的军事秘密,秘密泄露,无论是诸葛亮本身,还是下一次军事行动,都是致命的打击,真的是“偷鸡不是腐蚀米饭”。
[img]22356[/img]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此刻,心理脆弱、精疲力尽的诸葛亮只能仰望天空叹息,从而变得“不安”,以至于旧病复发,最终死于五丈原。诸葛亮被后人称为“中国圣人中的第一个陌生人”。
说到诸葛亮,人们会遐想他的足智多谋,他的奉献,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
即使像粗鲁野蛮的张飞,懦弱无能的刘琦,也能让经验丰富的诸葛亮上当中计,更不用说遇到聪明有远见的司马懿了。
难以置信!诸葛亮被骗四次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