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后是中国最早听政治的太后。公元前306年,17岁的秦昭王继位。他的母亲宣太后以儿子年轻的名义开始了41年的摄政生涯,从而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例。
母后临朝摄政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根据史书记载,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赵王立,年轻,宣太后知道自己的事情。以母弟魏冉为将军,任政,封为侯爵。太后摄政始于此。”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执政临朝的女人。
[img]13146[/img]
在过去的40年里,宣太后一直是秦国的最高统治者,形成了秦国只知道“有太后、太侯、高陵、华阳、泾阳”的局面。商鞅变法以来,秦始终高度集中在国君手中。昭王不能容忍母亲后长期临朝的专权。@ 他听从范菊的建议,收回所有权力,把“四贵”放在关外,改为范菊为相,彻底结束了宣太后长期影响秦朝政治的局面。
吕后-名雉,山东单县人,从小就美丽聪明,以果断狠毒著称。汉初,刘邦宠信戚姬,有废除吕后立新后的想法。为了保住皇后的宝座,吕后掌握了皇后的宝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当时,勇敢善战、有谋反之意的韩信是刘邦的一大难题。刘邦曾与韩信约定:刘邦没有办法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吕后决定杀死韩信,以建立自己的威望,阻止群臣。
[img]13147[/img]
吕后的设计骗了韩信进宫,命人用布把它包起来,用竹签刺杀了韩信,从此吕后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吕后掌权16年。据报道,当她掌权时,今天的广州有一个南越国,非常繁荣。为了限制南越的发展,吕后发布了禁止向南越出售铁器和马牛的命令,以实施对南越国的经济封锁。吕后用来发布命令的是皇后的印章。
武则天-唐朝时,著名女王武则天在成为皇帝之前也做过垂幕听政。大家都知道清代慈禧太后听政。鲜为人知的是,唐代的武则天也听政。.
林德元年(664年),武则天在杀死官仪后。开始垂幕听政,从幕后走到前台。与历史上大多数垂幕听政不同的是。武则天垂幕听政时,前面坐的不是小皇帝,而是她的丈夫,被称为二圣。
[img]13148[/img]
武则天为了表明高宗向世界各地的臣民承认武后参政的合法性,公开走上前台听政。对武则天来说,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大臣们不能再与皇帝计划对她不利的行为。从那时起,无论政治是好是坏,都不能忽视武皇后的作用。官僚们开始习惯于向一个女人鞠躬,@ 情绪复杂地看着这个女人一步一步地走向权力的巅峰。
慈禧太后——清朝建国之初,后妃不允许干涉政治。年轻的主人即位了。他们经常用摄政王代行皇权,或者用辅政大臣帮助年轻的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直到清末,铁腕人物慈禧才打破了清朝母后听政的“祖先家法”。
慈禧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她是一个女人,一个神秘的女人在末代王朝。在一个传统的男权社会,慈禧不仅要面对内忧外患,还要面对“女人乱政必亡国”的逻辑结论。
慈禧太后的垂幕听政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女主持人。她还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导演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老慈禧第三次称王朝,掌握了清朝48年的政治。随着清朝的灭亡,2000多年的垂幕听政制度已经结束。
古代四大最著名的垂帘听政太后 你知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