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大明朝忠臣蒋钦:只是因为弹劾刘瑾,他才被杖杀了午门

午门在故宫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除了皇帝的进出,皇后只能结婚一次,殿试只能出一次。圣旨传诏、凯旋献俘、新历颁布等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据说午门斩首是假的,廷杖是真的,如果皇帝看谁不顺眼,即使是努力工作的重臣,也难免会尝到廷杖的痛苦。据历史学家统计,明朝有500名官员被廷杖殴打。那些被政敌指示打死的人残疾是幸运的,死亡并不少见。御史蒋钦是杀死午门的敌人灵魂之一。

[img]413055[/img]

图片来自网络

明洪治九年(1496年),38岁的蒋钦参加了殿试“国考”,大多给祖先烧了高香。虽然他错过了午门正门的风景,但他进入了三甲,给了进士。蒋钦出仕在“政法制度”,先任魏辉推官,相当于基层法院院长兼审计局长,后任南京御史,相当于中央驻地纪委监察特派员。也许当时选拔干部的规章制度不多,也许当时政法干部已经高配半级了。反正他从地方官晋升京官只用了几年时间。

御史的职责包括整顿政风,遏制腐败,批评时弊,建议立论,参与谁,当事人很可能被“双规”、被“双开”,甚至人头落地,九族株连,威力不大。但皇家历史的监督对象毕竟是同事,甚至是大师,是同年,如果你睁开别人参与你玩忽职守,如果你今天让尚书,明天让侍郎羞愧,后天让皇帝的儿子不能下台,不可避免地回到敌人,四面楚歌,有一天风转,报复足以让你喝一壶。事实上,御史的邀功就像火中取栗。虽然一时之快就能勇敢,但双刃剑却在刀尖上跳舞。例如,蒋钦在正德元年(1506)弹劾刘瑾时翻船。或者说,如果不是御史的责任,蒋钦就不会一线冲锋,失去生命。

虽然刘瑾是宦官,但在权力上,他是一个人以下的一万人以上;就财富而言,它可以说是富有和敌人的。这些财富是怎么来的?蒋钦在奏疏里写道:“昨瑾要求天下三司官贿,人千金,甚至五千金。不和则贬斥,与之则迁促。“收钱,成人之美,这是官场的潜规则,而刘瑾却敢于突破规则的制约,颐指气使,雁过拔毛,海绵吸水太温柔,淫威榨油叫乐趣,升职调任者要贿赂,检查归来者要贿赂,不求政治进步,只想熬到平安退休者也要贿赂,否则东西工厂的特工会找茬重刑。一名官员巡视基层后,因未筹足贿金1000两银子,不敢回京,最后跳江自杀。刘瑾专权腐败,朝野敢怒不敢言,而义愤填膺的蒋钦,誓与霸气十足的刘瑾不共戴天。但此时的刘瑾在皇帝的左右,也在皇帝的左右,收拾一个御史易如囊中探物。

[img]413056[/img]

图片来自网络

贼臣出现包藏祸心并不一定可怕,遇到忠奸不辨的昏君最可怕,若要选择历代昏君,武宗朱厚照胜出的概率可能相当于千金含量。据说朱厚照年轻时聪明,过目不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代明君的好苗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父皇孝宗一命呜呜,年方十五的朱厚照不得不辍学登基,改为正德元年。朱厚照稚气未脱,羽翼未丰,却赶上了青春叛逆时期。他既有顽皮的骑射,又有英武功功的幻想。孝宗死不闭眼。咽气前,他在乾清宫孤独于大学士刘健、谢迁等大臣,说:“东宫聪明,但年轻快乐,先生们经常劝他读书,辅以贤主。”。

出乎意料的是,刘健的大臣们的协助计划仍处于起草阶段。太监刘瑾率先利用朱厚照的弱点,因势利导,煞费苦心地哄他找乐子,轻松赢得宠信。每次感兴趣的地方,刘瑾都趁机演奏事情,而此时朱厚照的孩子们只顾玩耍,哪里还记得国家的安全,臣民的苦乐,一挥手让刘瑾看着做。就这样,肆无忌惮的刘公公可以放下勇气控制朝政,安插亲信,打击异己,搜钱。这是一页不忍卒读的黑暗历史,刘瑾窃权逞威,如狼如虎,朱厚照荒废朝政,失察纵容。当然,皇帝也是人。每个人都不能要求他不要犯错误。令人痛心的是,他闻到了不快乐,知道了错误,没有认知错误的智慧,没有面对面思考的意识,没有开门接受建议的心态。因此,当蒋琴建议除奸时,他不仅没有被“打黑英雄”、“反腐先锋”荣誉称号反而激起了灾难。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皇帝昏庸,蒋钦就不会反复劝诫、挫败、死亡。

蒋钦第一次挨了30根廷杖后,又上了第二道奏折:“陛下试将臣比瑾,金忠乎,臣忠乎?忠与不忠,天下皆知,陛下也洞然知之,何仇于臣,信任这个反贼耶?“然而,对于一个15岁的孩子和一个被内宫“八虎”迷惑的幼主来说,很难用忠诚和死亡来影响只有象征意义的皇帝。指望他醒悟,铲奸除恶是天真的,可以预见他会再加口实,再挨廷杖。廷杖是扒裤子轮流打。那些胳膊腿细的大臣不需要30根棍子就会见到地狱之王,而蒋琴被两轮30根棍子打了两轮,仍然可以躺在草席上写奏折。他的体质并不扎实。这时,他不得不审时度势,知难而退,也许他能捡起一条老命。然而,他毫不犹豫地警告祖先,用第三个奏折再次换来了致命的30根廷杖。或者说,如果不是勇无谋,蒋钦就不会过于容易折断,自绝退路。

[img]413057[/img]

图片来自网络

获得权力的人呼风唤雨,指鹿为马,这类似于回光。如果上帝要求他灭亡,他必须先让他疯狂。邪恶的弱点是与正义打持久战,刘瑾的结局再次得到证实。正德五年(1510),右都御史杨一清率兵平息宁夏安化王的叛乱。在班主任回朝的路上,他咬了几个大臣的耳朵,展示了叛乱灾难“清君侧,杀刘瑾”的铁证。武宗已经到了弱冠之年,心智逐渐成熟,一看革命革到自己头上,终于生气了。没有刘家,珠宝金银无数,还有玉玺等禁物,好生后怕,于是决定凌迟处死。刘瑾被千刀万割,吃肉睡皮是罪有应得,但在九泉之下,蒋钦若知道这场战役的总策划杨一清也是御史,也许要把栏杆拍遍。武宗少年即位,不辨忠奸,难堪重任,而刘瑾傲慢狡猾,如果隐藏自己的光芒,避开自己的锋芒,或者等待机会。

蒋钦的死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偶然的。听轻音乐的旁观者,左手可以漫不经心地翻看发黄的书卷,右手可以快速移动平衡砝码。但必然与偶然相辅相成。


大明朝忠臣蒋钦:只是因为弹劾刘瑾,他才被杖杀了午门大明朝忠臣蒋钦:只是因为弹劾刘瑾,他才被杖杀了午门


  • 仁义高于命:北宋历史上忠臣陈求道的壮丽生活
  • 宋代官员陈求道。字得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咸宁人进士。北宋时期,永安镇西河桥畔迁来一户官宦家庭。主人是陈康民。...

  • 盘点:古代历史上死于反间计的忠臣良将
  •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赤壁战争前,曹操要攻打孙权,一个叫蒋干的人说要劝周瑜,曹操很高兴。周瑜见蒋干过江,热情...

  • 明末忠臣黄得功:南明四镇农民工将军
  • 明末,找一个适合正面宣传报道的人比找雷锋更难。然而,穿铁鞋没有地方可找。得到它不需要任何时间——黄得功,政治合格,军事...

  • 东晋忠臣卞:被三代皇帝依赖 父子三人战死
  • 卞壸(kǔn)晋朝是一个不同的人,但他的特立独行赢得了尊重。在他死前,东晋三位皇帝依赖他;死后,他成为忠诚的同义词,历代...

  • 揭秘:为什么铁骨忠臣铁铉死于明朝史上?
  • 铁铉,河南人,洪武年间,铁铉在国子监狱学习,因熟悉经史,成绩突出,被朱元璋直接授予礼仪职务。从那以后,他调任都督府...

  • 不是汉朝的忠臣,他一生辅助曹操其实还有别的计划?
  • 建安17年(212年),曹操想晋爵魏公,私下征求荀子的意见。然而,荀子给他泼了一勺冷水,认为“不应该这样”。因此,曹操心存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