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智伯之怨
简子死后,晋国正卿被智伯瑶取代。智伯为晋国正卿后,竭尽全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很快成为智、赵、韩、魏等清医生中权力最大、实力最强的家庭。
晋出公九年(公元前466年),智伯和赵襄子率兵包围郑国京师。智伯让襄子率先攻城,襄子用外交辞令推脱,让智伯出兵。这时,雄辩的智伯愤怒地骂道:“你丑陋懦弱。为什么赵简子把你当继承人?”襄子回答说:“我觉得一个能忍辱负重的继承人对赵氏族没什么坏处!”
四年后,智伯和赵襄子再次一起攻打郑国。智伯醉醺醺地向襄子灌酒,被襄子拒绝。智伯竟然把酒杯扔在襄子的脸上。襄子的官兵要求杀死智伯来洗刷耻辱。襄子回答说:“主君让我当储君很重要,就是我能忍辱负重。”
权力的扩张鼓励了智伯垄断晋国的心。前455年,智伯以恢复晋国霸权为由,向赵、韩、魏三卿要了一万户之地。韩康子和魏桓子知道智伯打算削弱其他家庭,但他们不敢与之竞争。
而赵襄子却不愿俯首任智伯摆布,再加上过去与智伯的差距,便非常坚决地拒绝了智伯使者:“土地是祖先的产业,怎么能随意送给别人呢?智伯见韩、魏两卿拱手献地,而赵襄子竟敢抗命,勃然大怒,再加上新仇旧恨的催化,自己亲任元帅,威胁韩、魏两家出兵攻赵。襄子只有拼力抗击别无选择。然而,襄子也清楚地知道,在赵的力量下,他与三家公司作战,差距很大,独木难支。因此,他根据父亲的临终建议退役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南晋源镇),以地理危险克服敌人的疲劳,相机再次作战。
[img]381291' />
晋阳赵襄子之战
智伯率三家之军被困晋阳后,襄子凭借地险与人和的优势,与敌周旋了一年多。今年夏天,智伯借山洪来临,挖掘晋水汾河大坝,灌溉晋阳。城里的军民“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晋阳虽然“民无叛意”,但大臣们却有动摇之心。在这个关键时刻,襄子估计晋阳城越危在旦夕,韩魏两家将越无战心。虽然赵氏的灭亡在睫下,但是韩、魏亦知道赵氏的灭亡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随后,他的家臣张孟谈趁夜风高潜入韩魏两营。小智以“唇亡牙寒”的利益说服他们与赵结盟,趁智伯胜骄不备的机会,内外攻击消灭智氏,共分其地。@ 智伯功亏一篑。在襄子的精心策划下,联盟反戈,腹背受敌,身败名裂,祸及九族结局。连自己的颅骨都成了别人的酒器。因此,晋四卿之争成为三卿的鼎足之势,赵在赵襄子的领导下,力挽狂澜,消灭了必欲灭己的智伯,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为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赵襄子与智伯的恩怨情仇,以及晋阳最后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