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八虎:指北宋初年武将家族杨家将的七郎八虎。其中有两代是八兄弟:老七郎八虎——有杨继业、杨继忠、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叫老八虎。
(后来杨继业也有八个儿子)其中七个是兄弟,一个是义兄弟,被称为“七郎八虎”。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思、八郎杨延顺(义子)。
名字争议
第三代杨家将
《宋史》等书记的七兄弟是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余烬录》中所记兄弟七人为:渊平、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昭、延彬。其中,大郎杨延昭已成为杨六郎。在一些书中,杨延昭作为杨延钊。元明杂剧中,写杨六郎(或杨六使)的戏文较多,剧中人名多为杨景或杨朗。在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有七个兄弟: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而《杨家府》中的七兄弟则是: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在早期的京剧《铁旗阵》中,七兄弟都是单名,分别是:大郎杨泰、二郎杨正、三郎杨高、四郎杨贵、五郎杨春、六郎杨景、七郎杨希。晚清时节,七兄弟定型为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思。此外,杨继业的义子杨延顺(原名王平)合成了“七郎八虎”或“中八郎”。从上述可以看出,大郎杨渊平流传了几百年,最终将渊平改为延平。《北宋志传》延续了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光与《杨家将》中的杨延广音近,可能与之有关。四郎杨延辉,在《北宋志传》中为三郎,自京剧《四郎探母》问世以来,四郎杨延辉已定型。从明人小说到今天的评书、戏文,五郎杨延德从未改变。从元人杂剧到今天,六郎杨景字延昭一直流传至今。从明人小说到今天,七郎杨延嗣一直在流传。八郎杨延顺源于京剧和河北梆子《雁门关》。@ 还有八姐杨琪(京剧中的春花)和九姐杨颖。
八郎分别是
大郎
杨泰字延平,使屈卢浑金枪,与太祖征服南唐时立下头功,被授予忠孝侯,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使,娶妻华解语,二妻周云镜;华氏征服南唐时,是著名的五少阴将之一,素珠圣母之徒,太祖加封正一品夫人,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领袖,详见《赵太祖三下南唐》。金沙滩、双龙会后,花解语出家离家,长媳之位继周氏代理。所以十二寡妇中,已经没有花氏了。周氏是原北汉降汾阳铁旗命令公周审义的女儿,后来是十二寡妇中的第一个。他家传铁旗藏刀法,随营征西,智慧机巧,指挥好。
二郎
杨永字延定,使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连斩北国18名上将,后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氏金花,次妻邹氏兰秀;耿金花是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号为“大刀耿二娘”。邹兰秀为原北汉降将宪州花枪命令公邹铜之女,人号为“花枪邹二娘”,家传梨花枪法,后来此枪法传给杨门后人。
三郎
杨勋字延光,使透甲缕金枪,与太君一起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与董氏月娥结婚;董月娥是原北汉降将忻州铁弓令公董镇洪的女儿,被称为“神射董三娘”。
四郎
杨贵字延辉,使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孟氏金榜;孟金榜是原北汉降将代州铜锤使公孟志远的女儿,人号“神力孟四娘”。平平里,大郎延平和二弟、三弟、四弟都在边关代州尽职尽责。
五郎
杨春字延德,使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独自骑马踢辽营,生擒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指挥使,娶马赛英;马赛英是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的女儿。
六郎
杨景字延昭,使苏苏蘸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指挥使,娶妻柴熙春;柴熙春是后周主柴荣的女儿,宋太祖赵匡胤被授予皇室妹妹金华郡主。
七郎
杨希字延思,使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氏赤金;呼延赤金是原北汉降将楼烦关白袍的女儿。
八郎
杨顺字延顺,使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绣英;据《下河东》报道:八郎是令公后来收获的蛀虫义子,是他部将王锦的遗腹,本名王顺。当年令公拒绝归宋,河东刘王被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服令公,使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着生命危险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分享艰辛,所以没有明确告诉他,就更名为杨顺,延顺。杨八郎小时候也被赋予了殿前虎旗飞猛军的指挥使。
蔡绣英是原北汉宰相蔡融的女儿,蔡融投辽后担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四门铁旗阵时,为八郎招募女儿为媳妇,一起破阵。
谁是七郎八虎的八郎? 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将七郎八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