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英雄,比宋江还牛,战败后凌迟死无全尸!
水泊凉山一百单八将,以大头领宋江为首。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技能,在不同的“战线”上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成就,包括宋江、卢俊义、华荣等著名高官。然而,与宋江等人的虚构成就相比,一位英雄在真实历史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达到了黄袍和孤独的程度。这个人就是九纹龙史进的历史原型史斌。
史进的历史原型是伪帝史斌
宋江在历史上确实有自己的人,比《水浒传》中描绘的形象更强大,能力更强。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凉山泊聚众起事,率众攻打河朔、JD.COM东路,转战青、齐、濮州,连续攻占十几个州县城。在兵锋所及,官兵屡败屡败,一度震惊朝廷(“宋江起河朔,转战十县,官兵不敢婴其锋。见《宋史·张叔夜传》)。
至于宋江队的骨干人数,据当时知亳州侯蒙向朝廷奏疏中的说法,是36人(“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36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不敢抗拒。.""见《宋史侯蒙传》)。一支骨干只有36人的队伍,竟然能横向十几个州县,让官军不敢抗拒,其战斗力绝非一般。
[img]359041[/img]
历史上,宋江36人的能力超强
三十六人的名字,根据宋人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的说法,包括宋江、吴用、卢俊义、关胜、阮小七、刘唐、张清、燕青、孙立、张顺、张横、阮小二、鲁志深、武松、呼延绰、李俊、史进、花荣、秦明、李悝jy、柴进、雷横、戴宗、索超、阮小五、杨志、杨雄、董平、解珍、朱童、穆横、石秀、每个人的名字和昵称与《水浒传》大致相同。但龚开的说法并非史料作证,只是一家之言。
宋江起义持续了两年多。宣和三年(1121年)被海州知州张叔夜击败。在绝望的情况下,他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招募,并被纳入官方和军事系列。此后,宋江及其绝大多数骨干消失在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在几年后再次出现在官方历史上。这个人是石斌,他被称为皇帝。
[img]359042[/img]
史进剧照《九纹龙》
史斌的真实身份在正史中没有详细说明。《建炎以来的年度要录》说他是宋江的余党,而《宋史》则声称他是“关中贼”,然后认为史进的籍贯华阴县属于关中,类似于当时北方人的发音“斌”和“金”。后世很多学者断定,正史中的史斌是《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
史斌跟随宋江接受招聘,应该被赋予官职,但为什么最终落草为寇?原因不为后人所知,可能是郁郁葱葱,可能是上级的压迫,无论哪一个都是有道理的。但似乎还有另一个更大的可能性,那就是史斌看到乱世来临,难免会野心膨胀,滋生起称王称帝的心,于是举兵造反。而且他敢于公开称霸皇帝,也可以看出他的能量和实力是非凡的,绝不是普通草寇可比的。
史斌起兵造反的时候,正是靖康之变
建炎第一年(1127年),史斌开始出兵,正好是“靖康之变”、高宗登基年份。当年7月,史斌征服兴州后被称为皇帝,然后南下攻击四川。结果,他被封锁在剑门关外,无功返回(“建炎元年秋7月,小偷史斌被称为兴州皇帝)。宋江之党斌本,至是作乱,...斌随后从武兴谋入蜀,成都府利州路兵马封辖卢法原本与本路提点刑狱邵伯温共议遣兵扼剑门拒之,斌乃去,蜀赖以安。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史斌南下四川被封杀后,于是改为关中发展,在进攻兴元(现陕西汉中市)失利后,再次攻击长安,宋将曲端、吴琏等人进行抵抗。次年11月,吴杰击败史斌,迫使后者带领残疾人逃到鸣犊镇(今西安市),但很快就被吴杰俘虏。根据大多数史书的记载,史斌最终被吴晗或曲端杀害,但根据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的说法,他被判处凌迟极刑。如果是这样的话,史斌终于死无全尸了。
史斌最终被宋将吴杰消灭
会叛贼史斌侵兴元,不克,引兵还,忠义兵带领张宗谔诱斌到长安散其众,欲徐图之。端遣杰袭击斌,斌走鸣犊镇,为杰俘虏。端袭张宗谔杀之,收复长安,以斌凌迟斩。见《三朝北盟会编·卷116》。
梁山英雄,比宋江还牛,兵败后凌迟死无全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