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曹植《洛神赋》中的女人?洛神有历史原型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曹植描述的“洛神”和顾恺画中的“洛神”是谁?是他的嫂子甄氏吗?曹植是“三曹”之一。除了七步诗,《洛神赋》是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但是曹植在《洛神赋》中写的洛水之神是谁呢?
甄后是曹丕的妃子。作为姐夫,曹植居然感动了他的爱,这是兄弟之言,是他的不义,是君臣之言,是他的不忠。不义不忠,大逆不道,成什么体系?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一支大军来辨别伪原本,批评和批评。
唐彦谦曾经说过:“我瞥了一眼游龙,对陈王一事无成感到恼火。”陈王指的是曹植。宋人刘克庄说,这是一件好事,就是“甄后的事情是真的”。明人王世贞说:“让洛神见之,笑子建(曹植字)破父耳。”清朝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
[img]358009[/img]
洛神图
把他们的论点结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曹植不可能爱上他的嫂子。他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写《感甄赋》。丕和植兄弟之间的政治斗争已经很紧张了。曹植写《感甄赋》不怕掉头吗?
二是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它有污其兄弟的妻子而其兄弟晏然,污其兄弟(指明皇帝)的母亲而兄弟晏然,情况是皇帝吗?”
@ 李善引用《记》中提到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的枕头,并将枕头送给曹植,“里老所不为”,更不用说皇帝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纯粹是胡说八道。
第四,《感甄赋》确实有自己的文字,但“甄”不是甄后的“甄”,而是胡城的“胡”。“胡”与“甄”相连,所以是“感甄”。写这篇文章前一年,曹植任胡成王。
画作
第五,《洛神赋》一文是“托词米妃送心文帝”,“也屈子之志”,“纯粹是爱君爱阙之词”,也就是说赋中所说的“把心放在君王身上”。后来,人们否认甄说,这只是重复这些观点。如果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太可能向曹操求婚,24岁的已婚女性是妻子。
对立的是小说传说和一些诗人,有的作者干脆认为洛神就是甄后。《太平广记》331卷《萧荒》和《类书》32卷《传奇》都描述了萧荒与洛神女的相遇。洛神女说:“妾,也就是甄后...妾是慕陈思王的才华,文帝愤怒幽死。
后来,灵魂遇到了洛水,叙述了它的冠冕。因为感情而赋予它。”在他的诗中,李商隐曾多次引用曹植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能为天下赋洛神,而是当时赋洛神。”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甄后》一章中,甄后骂曹操、曹丕,说“丕不过贼父子庸子耳”,连父带子一起骂。
[img]358010[/img]
洛神
后面还有一段评论是这样的:“陈思时一见,《感甄赋》不虚作。”
纵观几千年的争论,对立双方都没有拿出足够直接的证据来解释是否是感甄,大部分都是推论。
如果是感甄之作,用什么确凿的材料来推翻否定者提出的六个问题?如果不是为了感甄,曹植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洛神赋》?
[img]358011[/img]
曹植画像
如果说这是一种寄托君臣的方式,作为曹植,他在政治上多次受到兄弟的迫害,他会在《洛神赋》中表现出如此真挚的感情吗?这似乎是不可能的。这一切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曹植的《洛神赋》其实是见物思人。当他回到封地时,他晚上在船上睡觉。恍惚中,他看到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惊醒了。原来是南柯的梦。回到胡城,曹植的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场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普通人欣赏其文字的美,到处传抄,几乎家喻户晓。曹丕似乎从未被追究过,但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得原赋名字不雅,于是改为《洛神赋》。
谁是曹植《洛神赋》中的女人?洛神有历史原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