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赵扩是怎么被推上皇位的?有德无才的傀儡皇帝

四年十月十九日,赵扩出生在恭王府邸,他是光宗赵敦和李凤娘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据说有一天晚上,赵扩的母亲李凤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见一个大太阳落在她的院子里。她用手抱着它。不久,她怀孕了。赵扩出生当晚,瑞气祥光绕室。因此,李凤娘决定,她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而且一直把他当作心肝宝贝。
五年五月,乾道被命名为赵扩。五年十月,淳熙授予明州观察使,封英国公。淳熙十二年三月,封平阳郡王。淳熙十六年三月,进封嘉王。绍熙五年,正式登记为王子。同年7月,赵扩便为宋宁宗正式登上王位,成为南宋第四位皇帝,宋朝第十三位皇帝。据说赵扩继位的场景颇具戏剧性。赵扩继位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当时太后吴命赵扩穿黄袍时,赵扩看到黄袍吓得绕着殿柱逃跑,大声喊道:“儿臣做不到,做不到。太皇太后怎么能让他这么胡闹,于是命令几个大臣夹住赵扩,强行替他换上黄袍。赵扩挣扎了很久,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是改变不了这个事实的。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在太皇太后的监督下登上皇位。新皇登基,装腔作势让一番人大,但赵扩似乎是出于真诚而不愿继承这个王位。

当时朝野上下,许多大臣私下谈论赵扩。有大臣说赵扩这是“不慧”,也就是说他智商不高。从他继位前后的表现来看,他确实是一个无知、无能、无主见的人,听别人的摆布,他只能默默忍受。一些大臣说,赵扩可能只是想成为一个整天饱餐一顿、无所事的亲王,而不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为国家大事努力工作。事实上,继光宗赵惇继位后,南宋由赵扩这样的皇帝统治了30年。这个国家就像一个病人,一次又一次地被庸医误解,最终病入膏肓。赵惇的长子是赵惇任保宁军节度使,可惜早逝;第二个儿子是赵扩,他是赵惇唯一的儿子,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赵敦继位后,他被封为嘉王,住在宫外府邸。赵扩搬家那天,赵敦不仅把东宫收藏的书都给了他,还亲自为他挑选了一批名人雅士,如黄尚、陈福良、彭龟年等,担任他的老师。当时的嘉王虽然胆小怕事,但在学习上还是比较勤奋的,这也是他的一个优点。继位之初,他亲自列出了十本经史书目,并列出了十人名单。之后,他还告诉彭龟年:“我读的书太少了,打算把讲官增加到十个,每个人都讲一本书。因此,在他选定的讲官中,既有原嘉王府的黄尚等人,也有他仰慕已久的大儒朱,堪称极尽一时之选。

虽然赵扩这么好学,确实在学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他似乎只注重读书的数量。他对书中内容的意义知之甚少,无法深入理解,更不用说灵活运用了。@ 虽然他已经继位几个月了,但他的理政能力似乎并没有太大提高。对此,朝中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不多说什么。看着群臣的奏疏堆积如山,但赵扩能力有限,实在无法及时批准。这时,他的老师彭龟年也很担心他,所以他给了他这样一个建议:“让负责演奏疏散的通进司列出演奏疏散的清单。皇帝阅读后,在清单上注明需要亲自通过的部分,其他部分可以移交给三省和枢密医院。这样,演奏的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事实上,彭龟年早就对自己学生的天赋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他干脆附上了单子的格式,方便赵扩按葫芦画瓢。但即使是老师手拉手的教导,赵扩还是不明白。@ 赵扩坚持不久,就放弃了采纳这一建议。从那以后,他批评了所有大臣的奏章,但也节省了很多时间;但这样,方便了他,却伤害了那些大臣。显然,两位大臣的奏章是针锋相对的,皇帝却看不见,都批准了“可”。以谁为是,以谁为非?这伤害了大臣们的大脑。正常情况下,批读奏章,临朝听政,这些都是皇帝想要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

[img]355543[/img]

然而,赵扩不同于其他皇帝。他可能不愿意受到任何约束。他选择了一种非正常的管理方式——御笔。什么是御笔?皇帝在内宫批示,不经三省等中央决策机构直接下达执行。赵扩在哪里知道,他的做法已经失去了对君权的制约,这是不合制度的。要传达御笔,必须经过宦官和近幸之手。如果皇帝是一个聪明而强大的国王,它不会导致严重的麻烦。但赵扩是一位理政能力较弱的皇帝,滥用御笔只能为权臣专政创造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勾结宦官和后宫,或者影响御笔的指示,或者在传达御笔的过程中,让御笔成为自己使用的工具,甚至伪造御笔,代表皇帝的权利。在政治方面,虽然赵扩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非常重视台湾的建议。宋代的台诫官有权纠正皇帝为政疏失,弹劾百官。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讨论代表了当时的公众舆论,历代宋帝都非常重视台湾训诫。赵扩一直非常严格地遵循祖先的法律,他曾对人说:“台湾劝诫者,公论自出,心尝畏惧。“众所周知,台湾训诫的公平性是建立在帝王有知人之明的前提下的。只有正直的士大夫入选台湾训诫,台湾训诫才能发挥正常良好的作用。然而,赵扩恰恰缺乏辨别人才的能力。他盲目地认为,台湾建议代表公众理论。至于台湾建议官是绅士还是恶棍,他一直漠不关心。

因此,原本受到士大夫尊敬和向往的台湾训诫职位充满了败类。他们攻击异己,取悦权臣,是权臣控制赵扩的又一有效工具。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扩不仅头脑简单,而且身体也不太好。当时,赵扩走到哪里,走到哪里,有两个小太监拿着两个小屏幕作为导游,一个屏幕上写着“少喝酒,害怕呕吐”,另一个屏幕上写着“少吃冷,害怕胃痛”。可见他体质虚弱,身边的人都为他的身体伤透了心。身体原因也极大地影响了赵扩的政务处理。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他整天深居内宫,下情难以上升。在那种情况下,朝中大臣若要蒙蔽他,真是再容易不过了。当然,赵扩还不失仁厚,对民间疾苦颇为关心和同情,人民还算支持他,并没有故意为难他。@ 在他执政期间,时局仍然稳定。据说在赵扩继位之前,他曾护送赵构的棺材到山阴下葬。在路上,他看到农民们在田里挣扎,所以他对周围的人叹了口气:“通常在深宫里,你怎么能知道劳动的艰辛呢!”@ 赵扩刚继位后,几乎每年都颁布各种免税诏书。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扩仍然是一个非常爱人的好皇帝。与此同时,赵扩也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实行节俭。

从他平时的穿着可以看出,他从来不太注重穿着。在饮食器皿方面,他也追求实用而不奢华,使用的酒器都是锡代银。一年元宵之夜,宫中的每个人都沉浸在热闹的气氛中,但赵拓却独自坐在寒冷的烛光下,一边喝酒一边赏月。他身边的一个宦官看见了,问:“上元之夜,为什么官家不摆宴席庆祝呢?赵扩立即回答:“你知道什么,外面的人没有饭吃,我怎么能有心思喝酒呢?这样,赵扩虽然执政能力不强,但确实是个有德行的君王,一直在为人民着想。赵扩在位期间,有人这样评价他:“无声的奉献,没有游泳的娱乐,没有喝酒的过错,没有奢侈,没有商品利润,没有暴虐,没有前代皇帝的失德。其中,宁宗赵扩虽然有臣下对皇帝的溢美成分,但与那些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的君主相比,确实值得这一评价。唯一遗憾的是,他虽有德却无才。在他在位的30年里,他几乎被权臣和后宫控制;虽然他是一个国家的国王,但他只是坐在龙椅上的傀儡。


赵扩是怎么被推上皇位的?有德无才的傀儡皇帝赵扩是怎么被推上皇位的?有德无才的傀儡皇帝

,,,,,,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宋代最后一位皇帝:先投降,再出家,再被杀
  • 杜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儿子:杨淑妃出生的赵是7岁,全皇后出生的赵显4岁,余修容出生的赵敏3岁。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