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定听过《杨家将》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奸臣叫潘仁美,总是陷害忠良,见死不救,让人恨得牙痒痒。特别是当我听到潘仁美用箭射杀杨七郎时,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李陵碑上砍掉潘仁美。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一个有这个想法的人。事实上,潘仁美在历史上确实有自己的人,但他的真名不是潘仁美,而是潘美。潘美不仅是《杨家将》中不择手段达到目标的恶棍。相反,潘美是一位努力工作的开国元勋。她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足以被称为一代著名的将军。
[img]352315[/img]
潘美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帅,很帅,很有魅力,很有才华,年纪轻轻就胸怀大志。他曾经对他的老乡王密说过,我觉得这之后的汉气已经耗尽了,这是我们展示才华的好机会。潘美说干就干,找机会投靠柴世宗下周。后来,她在“高平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帮助她在下周的关键战争中击败了北汉和契丹的联军。此后,中原王朝的实力开始由弱变强,以赵匡胤等人为首的政治集团登上了历史舞台。
潘美是北宋当之无愧的开国元勋之一,公平地说,他的贡献仅次于著名的曹彬。潘美立下的第一大功,就是在“陈桥事件”中,坚定地支持赵匡胤黄袍加身。与赵匡胤手下的一些亲信不同,潘美是柴世宗提拔的诸侯。他的支持对赵匡胤非常重要,是赵匡胤获得世界合法性的证明。当赵匡胤成为皇帝时,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派潘美去拜访后周的老党。
[img]352316[/img]
潘美立下的第二大功,就是成功地说服了后周最重要的将领——陕西督教袁彦归顺。当时,赵匡胤只有欺负孤儿寡母,强迫他们冥想才能赢得世界。后周的将领和大臣们怎么能说服他们,尤其是袁彦,手里拿着重兵,摆出了与北宋分庭抗礼的姿态,这让赵匡胤整天战战兢兢。最后,依靠潘美深入龙潭虎穴,才说服袁彦归顺。潘美立下的第三大功,就是跟随赵匡胤平定扬州。此后,为了稳定人心,赵匡胤还任命潘美作为防御使来安抚人心。后来,岭南的刘武多次入侵桂阳等地,潘美率兵降伏。潘美立下的第四大功,就是平定湖南溪洞地区的象人。自唐代以来,这些象人一再侵犯边境,伤害当地人民,到北宋时仍然猖獗。是潘美,带领下属的士兵,追赶猛打,最后摧毁了象人的巢穴。对于剩下的象人,潘美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给予适当的安慰。在潘美的计划下,象人的部落从此稳定下来,当地人民也摆脱了恐惧的日子。
总之,潘美一生驰骋疆场,平南汉,灭北汉,收复南唐,所向披靡。后来,被怀疑是“烛影斧声”的宋太宗即位了。为了取得文治武功的成就,他下令讨伐辽国,以堵住悠悠的嘴巴,完全无视国家的弱点。当时,辽军共有三条路,其中曹斌率领的粮草不济,进军非常缓慢,田重进率领的一路被击败。只有潘美一路势不可挡,连续征服了辽四个州。听说潘美作战大胜,皇帝命令潘美掩护四个州的人民内迁。这时,辽军突然发动进攻。潘美手下的将军杨业建议派部分兵力假装进攻,但监军王淑坚持要杨业正面迎敌。要知道,在宋代,监军是用来限制统帅权力的,代表皇权的。就这样,潘美原本设计在谷口伏兵,却不想被监军王淑命令撤兵,于是杨业在陈家谷口战死。@ 无辜的潘美被宋太宗降罪,甚至贬三级,也被民间好事演绎为陷害忠良,见死不救。
[img]352317[/img]
潘美一生都在战场上。没想到,晚年在辽战役中,会监军的制约失败了。潘美心里很难过。一年多后,她去世了,享年67岁。在我看来,晚年的一场战役被后人完全否定是非常不公平的。潘美不会想到他会被后人误读成这样。如果他知道,他就不会闭上眼睛。
潘美这一代名将,他因为什么事被冤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