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孙策为什么不选择孙绍继位,而是孙权。他的话说出了原因。
据说公元200年,吴国当时掌权的孙策被暗算,命在旦夕。孙策知道自己的命不久就把国家最重要的部长张昭等人叫来立遗嘱。据史料记载,孙策遗嘱中说:“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五弟。“意思是:现在世界一片混乱,我们与吴越人民团结一致,长江危险的地形,足以看到曹蜀之间的斗争,你必须帮助第二兄弟(孙权)!话后授予印丝,便升天。孙策临终的决定无疑在江东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相信读者们也会有问题:自古以来,他们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孙策也继承了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兄弟和三个兄弟孙毅。为什么他们没有选择他们,而是最终把国家托付给了孙权?慢慢听。
首先要明白孙策扮演的角色,他是臣而不是王。换句话说,孙策只在东汉工作。袁术称帝后,孙策为了划清界限,奉朝廷之命,命孙策为将军晋封吴侯。因此,孙系的权位更替没有禅让。此外,孙绍年轻时没有一官半职。充其量,他只是第二代官员。让他支持一方霸主是不明智的。而孙权则大不相同,孙权是有职位的。据记载,公元196年,孙权任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时才十五岁,后来被孙坚手下朱志推荐为孝廉,可谓年少有为。这是孙绍不能继位的全部原因吗?显然不是。
除了上面提到的孙绍年级还小,很大一部分是每次王位更换都会引起血腥的风雨,这是孙绍无法忍受的。比如庐陵太守孙辅和曹操串通搞小动作。比如孙坚弟弟的长子孙耀想独立门户,孙权继位后不久就镇压了如此险恶的内部斗争。如果是孙绍,估计吴国早就分裂了。此外,没有人能保证,如果孙绍继位,孙权不会图谋不轨,更不用说下面的张昭、周瑜等权臣了。
此外,孙策对孙权的评价也很高。据《江表传》记载: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名气,于父兄。这意味着孙策认为孙权性格豁达,做事果断,喜欢交朋友,和父亲和兄弟有相似之处。事实上,孙策对孙权最关键的评价是:举江东之众,决机两阵,与天下竞争,清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保江东,我不如清。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孙权有识人善任之才,这是吴国目前最缺乏的领导能力。那为什么孙策的三弟孙毅不是继位者呢?
[img]350207[/img]
《典略》中层记载了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情:权臣张昭曾向孙毅推荐王位候选人,因为他勇敢,与孙策无异,但孙策拒绝了。原因有二:一是孙毅真的很勇敢,但实际上他很勇敢,脾气暴躁。从后面的一件事可以看出。公元203年,孙毅任丹阳太守时,经常痛责部下桂览、戴员,最终被两人谋杀。二是孙权排名第二,是孙毅兄弟,自然要有更多的话语权重,孙毅通常听孙权的教导。因此,孙毅没有孙权更适合领导吴国
为什么孙绍没有继承王位?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