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他是司马懿极其重要的将军。为什么王基不出名?

相信很多人都接触过《三国杀》这个游戏,抛开游戏本身不谈,很多英雄的台词都很有感触,大部分都结合了《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历史》本身。比如曹操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黄盖有“请鞭打我,攻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北地王刘陈有“此刻,只有死战,安有请降?全公主孙鲁班有“反对我,都难逃一死”。然而,也有一些英雄的台词,很少有人能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比如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英雄。

[img]294815[/img]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叫王基,他在游戏中,共有五句台词,奇制对应的是“声东击西,敌寇,一网成擒!或者“我的意思不在这里,已经遣别部出发了。“趋势对应的是:通川聚粮,伐吴之业,当步为营”,或“建昌水城,逼夏口。阵亡对应的是,“天下之势…必归大魏…可恨,未见……”事实上,他的台词,都与真实的历史密切相关,完美地总结了他一生的辉煌。为什么要这么说?

王基,字伯舆,是东莱人,和东吴名将太史慈是老乡,但他忠于曹魏政权,是司马家族的心腹将军。从司马懿到司马昭,他都非常依赖他。而且,虽然他的人气比邓艾、钟晖等人差很多,但他文武兼备,才高于世,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声东击西,大败东吴

公元250年,他随征南将军王昌(chǎng)一起伐吴,其作战任务,就是攻打步协。当时步协选择了坚守,从来没有和他打过仗。表面上看,王基想攻城,却偷偷分兵攻打雄父,即吴军的粮仓,压制了大量的行李,并抓获了安北将军谭正,招下了数千人。这件事对应的是他在《三国杀》中的奇制台词——“声东击西,敌寇,一网成擒”或者“我不在这里,已经派别部出发了。”

二、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img]294816[/img]

伐吴取得战果后,他建议王昌将荆州的治所迁至江夏,紧逼夏口,使江东不敢造次。然而,王基并没有主动进攻。相反,他在整顿军队的同时,恢复了当地的办学,声明了礼仪制度,受到了当地人的赞扬。而当朝廷打算伐吴时,他劝阻道:“夫兵动而无功,威名折在外,财用穷于内,所以一定要全后用。若不资通川聚粮水战,则虽积兵江内,无必渡之势。“认为曹魏当时准备不足,贸然出兵不仅会失败,还会损害威望,建议朝廷稳扎稳打。这对应于他在游戏中进步的两句台词。

三、早逝,未见天下统一

他阵亡时的台词是,“天下之势…必归大魏…可恨,未见……”。他死于公元261年。此时,虽然蜀汉还没有灭亡,距离世界统一还有近20年,但根据他的认知和计划,曹魏一定是最终统一世界的人,这也是他的愿望。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司马家族并没有等到天下统一才篡位,而是在灭吴之前就以晋代魏为代。然而,台词中的无奈,以及未能看到世界统一的遗憾,都是非常感人的。

此外,王基的成就不止于此。除了在伐吴的战争和规划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外,他还是淮南最大的英雄。此外,公元261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他看穿了吴邓诈降的阴谋,得到了司马昭的认可。由此可见,在《三国杀》中,这位知名度低、台词难懂的英雄,确实是曹魏后期的名将,能力极佳,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不幸的是,他终究被历史遗忘了,现在提到曹魏后期的名将,世人只知邓艾、钟会,又有多少人知道王基呢?


他是司马懿极其重要的将军。为什么王基不出名?他是司马懿极其重要的将军。为什么王基不出名?

,,,,,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

  • 曹操不能统一世界的秘密:内部问题让他担心
  • 曹操二十多岁时,从征服黄巾军开始。他认为国家取贼立功是他的愿望。从那以后,他已经快40年了,几乎没有一岁不出征。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