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和袁绍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关东军队的巨大势头使叛军董卓感到不安。黄巾余党的追随者超过10万人,同时威胁河东。因此,董卓杀死了袁绍在洛阳的亲戚,并派遣了一支重型军队来守卫他们;同时,他准备劫持当时的君主,从而迁都西京。
此时,如果关东大军能抓住战机,乘势西进,形势一定会很有利。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袁绍和其他人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阵营,没有人愿意第一次参加比赛。毕竟,第一个出站的损失一定是最大的,但功劳不是,所以每个人都有观望的想法。当时只有曹操决定出兵,但由于西进军,只有张淼一小队人马。荥阳汴水(今策阳东北)被董军打败,曹操退回酸枣。这让曹操很恼火,毕竟这些人什么都不做,只是观望,违背了联盟的初衷。曹操在责令他们的同时,又为他们规划了战略,并计划再次进军。当年3月,桥茂被充州刺史代岱杀害,各军各犹豫不决,矛盾不断兴起。看似轰轰烈烈的缔谋伐董战争,不到三个月就消失了。此后,几十年的军阎混战拉开了序幕。
[img]291691[/img]
北方公孙赞与大司马刘虞在关东大军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发生了冲突。为进一步扩大反董武装阵线,壮大反董力量,藏洪与广陵太守张超商定:藏洪前往幽州,说服刘虞。于是,臧洪复踏上了共伐董卓的征程。但由于道路的艰险,行到河间,无法通达,于是求见了袁绍。袁绍见臧洪,认为此人堪当重用,盛情款待。与青州焦和相逢,前起兵讨伐董卓,刚过黄河就遇见了当时的黄巾军,惨败结束。袁绍遂用臧洪代替焦和的职位,送他去青州。显然,袁绍授予他的官职是作为“盟主”出现的。藏洪到达青州后,安抚人民,使当地形势稳定。袁绍觉得这个人这么能干,就让他做这样一个小官真的埋没了,于是他升职,让他负责东郡。此时,董卓已被吕布杀害,军阀混战,硝烟四起。
[img]291692[/img]
事实上,伐董联盟早已不复存在。至兴一年(195年),曹操发兵围张超于雍丘(夸河南祁县),情况紧急,随后派使求救臧洪。藏洪作为张超的故吏,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准备带人去支援。然而,臧洪没有多少士兵,也不是精兵,所以即使他想救他,也更难。于是想着自己还是老板,就向袁绍求助。但袁绍只为自己打算,并不同意支持。因此,在曹操的进攻下,张超城破被杀,臧洪也与袁绍接下了不解之怨。
袁绍看见臧洪离叛,带人围攻他,毕竟这样的人才不能进入其他阵营。但由于臧洪坚决抵抗,久攻不下。随后,臧洪的同乡陈琳写信给他,劝他投降。而臧洪则以满腔义愤,以书相答。袁绍看到藏洪的信,知道他不想投降,于是加大了攻击力度。等到城里的粮食耗尽,外面有没有支持,臧洪就想解散士兵,毕竟不想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受苦。但众将士对此非常不忍,只是和他一起守城。藏洪在东武阳被攻破后被活捉。袁绍本和臧洪关系还可以,还想说服他。但臧洪一直不同意,袁绍意识到不可能说服他。袁绍收复不成,终于处死了臧洪。
[img]291693[/img]
臧洪是一个勇敢而足智多谋的人,但他仍然天真无邪。战时,各种势力都看中了利益。难道没有人想复国吗?是的,但是太少了,这样的人走不远。因此,没有认识到形势的臧洪,在攻击董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臧洪,最终被袁绍杀害。
臧洪和袁绍是怎么抱怨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