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和萧太后有什么关系?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辽国是契丹人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它传承了九位皇帝,享受了209年的国家。与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一样,辽国成立后不久就采取了汉化路线,生活在辽国统治下的汉族地位也大大提高。今天晚上,我要读历史书,告诉你一个在辽国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他是韩德让,后人称他为辽国第一个汉朝大臣。
韩德让他的祖先来自河北玉田。唐末,韩德的祖父韩志古(6岁)被带到契丹,成为契丹贵族的家奴。韩志古聪明机智,善于观察文字和颜色,赢得了契丹主人的青睐。他很快从许多家奴中脱颖而出,成为契丹社会中最受欢迎的汉族。
[img]290908[/img]
到了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这一代人,韩家已经在契丹占据了较高的地位。韩匡嗣精通医术,曾在皇宫任职,史书记载“皇后视之犹子”(皇后对他像对儿子一样对待他),这说明他当时受到了重视。辽景宗耶律贤登基后,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和南京留守(留守是指皇帝指定亲王或重臣留守首都,总理军民、钱谷、守卫事务),成为辽国最显著的大臣之一。
轮到韩德让出场的时候,韩家已经是辽国没人敢侧视的大家族了。979年,38岁的韩德让代父守卫南京(辽国南京是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然而,令韩德惊讶的是,就在他接手工作后不久,北宋的30万军队在宋太宗赵光义的亲自领导下被杀到幽州城下。当时辽国守卫幽州的军队不到3万,人数只有宋军的十分之一。很多汉臣,甚至契丹大臣,都害怕宋军的实力,偷偷跑到宋军阵营上交“投名”。然而,韩德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对他一生影响很大的决定:守卫幽州。
面对顽强的韩德让,宋太宗也不礼貌,他立即命令宋军围城,全面进攻,不要给城市守军留下任何生活方式。韩德让他以前只是一个官员的孩子,更不用说没有经历过战争,甚至没有接触过几次军事演习,但这次他决心让人们在城市里。
幽州的城防设施已经非常完善。此外,韩德使现场指挥和调度到位。宋朝30万军队甚至攻打幽州城十多天。经过近半个月的苦苦挣扎,辽国援军终于在著名将军耶律休哥和耶律斜云的带领下,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与宋军展开了决战。就在宋军以优势兵力逐渐获得战争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们背后的幽州却开了城门。韩德要求带领所有守军从宋军背后发动猛攻,与前辽国援军形成夹击势头。现在宋军阵脚混乱,很快就被辽军打得丢盔弃甲,全线崩溃。最后,历史上被称为“高梁河之战”的宋辽对决以辽国大胜告终。韩德因功被授予辽兴军节度使,后来被任命为南院枢密使,成为辽国首屈一指的汉臣。
[img]290909[/img]
辽景宗于982年去世,韩德让与北院大王耶律斜云同任命为顾命大臣。辽景宗生前喜欢打猎,经常驰骋在草原上,享受打猎的乐趣。然而,他从来没有想过,隔壁的老韩(韩德让)总是在他出门的时候和他年轻漂亮的女王萧绰(昵称萧燕燕,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辽国萧太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辽景宗去世后,这种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皇位争夺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辽景宗去世时,他的长子耶律隆绪只有12岁。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因此,一些雄心勃勃的宗室和大臣经常趁机窃取最高权力。当时,虽然契丹人已经开始走全面的汉化路线,但许多契丹贵族仍然认为皇帝的宝座应该遵循游牧民族的传统,而不是先帝的儿子。因此,宗王中跃跃欲试想趁乱搅局的人并不少。
29岁的萧太后以前没有政治经验。现在整个国家的负担突然压在他们的孤儿和寡妇身上,周围是一群像狼一样的皇室亲戚。可以想象,他们心中的恐惧。她泪流满面地对两位顾命大臣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怎么办?作为情郎的韩德立即安慰道:“信任臣等,何必担心!"耶律斜云离开后,萧太后又情意绵绵地对韩德让说:“我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幼主当国,也汝子也。大意是:以我们的亲密关系,我儿子也可以算是你儿子。听到情人的话,韩德让内心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他决定拼命捍卫自己半个“儿子”的皇帝宝座。之后,萧绰以皇太后的身份拍政,韩德让参与了决定军国大事的一切。两人“夫唱妇随”很快稳定了辽国的局势。
[img]290910[/img]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萧太后和韩德的密切合作使辽国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晚年,韩德让官到辽国大丞相,总知道南北医院枢密使府,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辽圣宗把他当成“父亲”,给了他几根铁券,入朝不拜,上殿不趋,左右特护百人等特权。
1009年,萧太后去世,这对年迈的韩德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从那以后,他的身体很快就崩溃了。韩德生病后,辽圣宗多次亲自到韩德床前服务。圣宗的女王萧菩萨哥也像为岳父服务一样给韩德喂汤。这种感觉比许多真正的父子更亲密。
1011年,韩德因病去世。辽圣宗下令为其举行国葬,并安排将韩德让的棺材埋在辽国皇陵中,这也是辽国皇陵中唯一的汉人。
辽国第一汉臣韩德让,他很萧太后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