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姜维。
蜀汉占据四川,主要敌人来自北方的魏政权,魏长期处于防守状态,
然后姜伟获得了调动兵权的权限,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在这个阶段,由于郭淮、钟辉等人的活跃,双方都取得了胜利和失败,我们称之为中期。此时,我们插入了蜀汉的政治状况,常被提及。在诸葛亮阶段,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政治中心,属于政治家和军事指挥状态。因此,诸葛北伐期间,国家最高决策者集体前往前线,名义上的国家领导人刘禅虽然名义上有更高的权力,但实际权力仍在诸葛手中,也就是说,诸葛离开后,刘禅可以处理蜀汉的普通事务。
[img]285865[/img]
然而,真正涉及国家利益的决定仍然需要向诸葛亮报告,刘禅对诸葛亮的信任使刘禅并不厌恶。我们需要明白,刘禅只是懦弱而不愚蠢。他完全明白,无论是能力还是政治资源,他都无法与叔叔竞争。他愿意接受这种情况。所以这种政治状况其实是比较稳定的。唯一的缺点是诸葛亮是唯一适合这种情况的人。一旦诸葛亮死了,没有人能有这种能力,即使刘禅完全信任它,他也可以掌握军事和政府。所以诸葛亮的安排是姜维等武将对外,蒋费等人处理内政,但他并没有预料到蒋费两人死得这么快。
更重要的是,尽管姜维表面上得到了刘禅的信任,成为了国家军事和政治的领导人,但事实上,姜维致力于军事事务。由于魏国降级蒋的身份,姜维在蜀汉没有强大的政治盟友,也就是说,当姜维在法庭上时,刘禅和他的大臣们害怕他(注意,恐惧不是令人信服的),所以他们可以暂时稳定下来,但一旦姜维走到前线,国家政治中心就会留在成都,而不是姜维,前几年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种稳定是根据姜维的战绩来维持的。姜维战胜,朝廷认为姜维战败是理所当然的,朝廷会立即出现讲和派,姜维的实际政治地位受到大量投降派的威胁。
[img]285866[/img]
我们经常把姜维和邓艾、钟会和郭淮比作,但事实上,他们的地位并不平等。姜维是蜀国最高的军事指挥官,邓艾和其他人实际上是一名将军。但最重要的是,他们所能统率的机动兵力姜维往往占据劣势,这就是两国国力的差距。姜维是无法替代的。在中期,虽然双方都取得了胜利或失败(他们没有评估自己的个人记录,而是讨论了两军的宏观战争),但关键是魏国只是伤亡,而蜀汉一年四季都在超负荷作战。这类似于一只大个子不在乎的手和一个年轻人尽最大努力扳手腕。虽然双方暂时平衡,但蜀汉实际上一点一点地抽出时间,魏国的国力缓慢上升。
姜维早就能看到这一点,这也是蜀汉调整防御战略的根本原因。蜀汉进入防守阶段后,其实和铁桶差不多。魏军很难进攻,蜀军也很难出来。但问题是,由于上述原因,蜀汉确实在缓慢下降,北魏正在缓慢增强。然后,蜀汉迟早会撑不住铁桶。从政治上讲,姜伟只抓军事,抓不住政治。当然,这种情况不如武侯时期,但它确实是最终的。最可怕的是,这种情况也是不可复制的。所以对姜维来说,他至少需要在死前完成两个目标之一,一是直接统一三国,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img]285867[/img]
第二,至少要对主要敌人魏造成重大打击,从而从根本上逆转蜀汉的局面,或者北上夺取关中,使蜀汉至少不会被魏国压制。至少可以和魏国有一战之力。显然,姜伟不能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是在四川北部对魏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这是一场夷陵战役和赤壁战役,它可以使魏军的活力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即使姜伟很快放弃,蜀汉也有相当的时间恢复发展,无论是国力还是人才,蜀汉都有进取、长安和刘备的优势。
因此,姜伟决定开放汉中的防御体系,引诱魏军进入。他计划在这里切断魏军的后路,切断魏军的后援,进行一场惊天动地的歼灭战。否则,防御体系只能在这种情况下慢慢摧毁。最后,我们都知道姜伟失败了,蜀国灭亡了。因此,许多历史学家和文人在姜伟头上扣上了一顶穷兵赎武的大帽子。
什么是汉中防御系统?姜维为什么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