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辛弃疾有多猛?率50骑突袭金兵大营,不仅是词中之龙,也是一代名将

古代耀眼的文武全才里面,有这样一个英雄,不仅写下来沙场秋点兵、醉中挑灯看剑等等豪放宋词也直接参战抗金前线。他的一生倾注了伟大的爱国情怀,直到临终前仍然大喊大叫杀贼!杀贼!

他是南宋著名的一代名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一、年轻时: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字少安,嫁轩,1140年出生,1207年去世,卒年68岁。他一生都在抗金,为恢复中原而努力。他真诚地把所有的努力都投入到他的作品中。这是著名的词集《家轩长短句》。

年轻时,辛弃疾的家乡济南已经沦陷。辛弃疾的祖父辛赞被迫接受金国任命的职务,过着屈辱而痛苦的生活。沦陷区的人民深受金军的迫害,与之水火不容,迫不及待地想早点赶走侵略者。

在沦陷区济南长大的辛弃疾,本来喜欢写字,很有才华。目睹了人民的苦难后,他从文学中学习武术,认真学习军事、书法和战争策略,刻苦训练杀敌能力,为恢复中原做出了巨大的愿望。

公元1161年,在完颜亮的带领下,金军再次南下入侵南宋。21岁的辛弃疾趁机崛起,聚集了沦陷区2000名年轻男子,参加了义军领袖耿京领导的抗金部队。

[img]276363[/img]

在耿京的重用下,文学才华横溢的辛弃疾被任命为掌书记,负责机关工作,负责义军的印信。他还被命令联系南宋政权,以便相互呼应,一举击败金军。

就在辛弃疾赶往临安完成联系任务后返回义军的路上,没想到耿京在海州抗金时被叛军张安国杀害。坏消息传来,让血气方刚的辛弃怒不可遏。他带领50名骑兵连夜赶往5万人的金军大营,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击敌人。活捉张安国后,他立即跑了几千英里,把张安国押给临安,交给南宋朝廷。

这是辛弃疾最豪迈也是最后一次直接上前线作战,以至于他中年后别无选择,只能回到铅山,回忆起这场战斗金戈铁马,情不自禁地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千古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送之》:

醉中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在八百里分的指挥下,五十弦翻塞外声。

秋点兵沙场。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但是君王天下事,赢得了生前后名。

可怜的白发生了。

回忆起战场的宋词辛弃疾,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将军形象,有力地表达了他杀敌报国的理想,但后来他雄心勃勃的无助感受。

辛弃疾的这场战斗,竟然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场,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亲临一线抗敌。

[img]276364[/img]

二、青春:看着我把栏杆拍遍:

志存高远的年轻人辛弃疾在战场上的英武侠气,让宋高宗赵构刮目相看,于是任命他为江阴签判,进入仕途。辛弃疾25岁。

在此期间,精力充沛的辛弃疾感受到南宋朝廷不想与金对抗的妥协思想,依然以抗击金北伐收复失地的志向,提出了著名的《芹菜十论》、著名的主战思想,如《九议》。

但宋高宗无视辛弃疾带兵打仗的能力,只欣赏他管理地方政府的实际能力。

因此,辛弃疾在人生最好的阶段,从25岁到42岁,没有机会在前线杀死敌人,但经常被动员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安抚等地方官职,主要负责地方民政和社会保障等事务。

辛弃疾28岁时(公元1168年),担任建康通判。在此期间,他沮丧地登上建康赏心亭,望着秦淮河,回忆起自己参加战斗的雄心壮志和自豪感,感叹现在没有机会了,只能在当地工作,悲愤地写下《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尽。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江南游子。

看吴钩,拍遍栏杆,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通,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华横溢。

不幸的是,流年,忧愁风雨,树木就是这样。

倩何人,唤起红巾翠袖,寻找英雄泪。

[img]276365[/img]

在这个词里,辛弃疾百感交集,远望千里楚天,滚滚长江。虽然山川风景如画,但家国之恨何时才能统一中原?我已经玩了吴钩,拍了九曲栏杆,但是没人理我,更别说家乡鲈鱼的美味了。我只叹流年如水,雄心壮志,泪流满面。恐怕只有深情的歌手才能为我擦去。

字里行间浸透着辛弃疾抑郁抑郁的心情和真诚无私的爱国情怀。

后来,辛弃疾在湖南任安抚使时,还专门训练了一支战斗勇敢有2500人的直系部队飞虎军,以期启用,可以启用收拾旧山河。

不幸的是,辛弃疾从未如愿。

41岁时,辛弃疾被调任为知隆兴府。在已知朝廷意图的辛弃疾失望的情况下,他有了归隐的考虑,即在上饶开始修建带湖庄园,我打算将来和家人住在这里。它被命名为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三、中年以后,桑麻长过屋山

公元1182年11月,42岁的辛弃疾被皇史王林陷害用钱如泥沙弹劾罪,随后免除知隆兴府职务。

从那以后,中年后的辛弃疾就在了带湖庄园闲居,归隐赋闲20多年。

在此期间,辛弃疾只短暂担任福建提点刑狱、安抚使、冲佑观等职务。大部分时间只能是壮志未酬,像村民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

无奈之下,辛弃疾在这段时间里写了很多遣兴抒怀词作一跃成为文坛的一代人,著名豪放派与苏轼并称诗人苏辛。

最有名的鹅湖之会即辛弃疾青壮年时期的轶事:

上饶辛弃疾的鹅湖是辛弃疾鹅湖山寻古寻幽打造的文化胜地。第一次鹉湖之会35岁时,他与知州南昌、江西安抚大使朱、著名学者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等人在1175年6月在鹅湖举行的峰会论坛。从初三到初八,主要是哲学上的学术讨论。

[img]276366[/img]

第二次鹅湖之会辛弃疾中年以后带湖庄园1188年冬天,我和朋友陈亮(著名思想家、作家)在鹅湖靠窗俯瞰,欣赏雪景,谈军政,畅叙了十天。历史也被称为辛陈会。辛弃疾带湖庄园前面的石桥叫斩马桥,桥旁有斩马亭(现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两人斩马盟誓雄心壮志流传至今。辛弃疾为此写下了《贺新郎.与父见和,再用韵答》:

老板可以说。现在,元龙的味道,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谁来听硬语盘空?

记得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没有什么两样的人心别。

问渠侬:毕竟神州有几次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人死心如铁。


辛弃疾有多猛?率50骑突袭金兵大营,不仅是词中之龙,也是一代名将辛弃疾有多猛?率50骑突袭金兵大营,不仅是词中之龙,也是一代名将

,,,,,,,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宋代最后一位皇帝:先投降,再出家,再被杀
  • 杜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儿子:杨淑妃出生的赵是7岁,全皇后出生的赵显4岁,余修容出生的赵敏3岁。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