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带你去追求历史上真实的马苏,去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历史悠久,源于战国时期赵括统兵抗秦的典故。字面意思是书面上讲军事,推演战术。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来源和来源,它已经成为后人缺乏实践经验的代名词,只会夸耀。从赵国灭亡到三国时期,有400多年的历史。然而,纸上谈兵的故事又在蜀汉集团上演了。
北伐前的准备;
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3月,诸葛亮在成都安排了朝廷的一切,然后带着心腹的将军和十几万军队驻扎在汉中,开始实施规划已久的北伐大业。诸葛亮到汉中后,并不急于挥手,而是扎营布防,屯兵演武,改进军械,拓耕垦荒,为北上伐魏做好充分准备。
“兵者,国之利器。想统一中原匡扶汉室,没有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兵强队,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只能空谈。诸葛亮与刘备作战多年,对曹魏的锐利骑马有着切肤的经验。蜀军常年在荆、蜀之地转战,对山地作战了如指掌,这也是他们的长项。然而,在平原作战却无法抗拒曹魏的精骑猛勇,这是蜀军的致命短板。@ 诸葛亮进驻汉中,屯兵定军山后,不仅加强了汉中各地的防御,还取长补短,改进了军械,练兵卒,推演阵法。名传后世的“八阵图”是诸葛亮在汉中屯兵演武期间的杰作。
[img]273777[/img]
“军粮,后备之基。“前面的士兵浴血奋战,后面没有足够的军粮供应。无论战略有多好,无论强大的力量有多强大,都无法发挥应有的力量。诸葛亮驻汉中后的另一件大事是拓耕垦荒,储蓄军粮。据《三国志》记载,蜀汉以勤政闻名,地方治理经验丰富的吕易被调到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诸葛亮还命心腹,长史兼绥远将军杨仪“规划分部,筹度粮食。此外,据《汉中府志》报道,汉中期间,诸葛亮还对西汉初期的水利工程进行了重建、修缮和增设,其目的也是为了开垦和扩大耕地的需要。
挥师北上;
蜀建兴八年(公元228年)第一个月,经过近两年的汉中准备,完成了士兵训练和军械改进,军事物资储备相当充足。12万蜀军开始了北伐之旅。
诸葛亮命令镇东将军赵云和中国监督管理军邓芝率领一部电影,称赞斜谷,假装袭击眉县,造成切断关龙通道,强迫关中的错觉,以吸引驻扎在长安的魏军主力军;他命令荆楚新秀。当时参军的马苏是前教练,带领蜀将王平和2万名士兵前往街亭,守卫关中进入陇右的另一条主要道路咽喉,防止魏军进入陇右战场支援;诸葛亮率领8万名士兵出祁山,直接进入陇右腹地。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在战役初期取得了巨大成就。陇右地区的南安、天水、安定三县听说蜀军来攻,没有抵抗就投降了,这给诸葛亮省了不少麻烦,只需派兵接手。其余的广魏、陇西两郡,虽然仍在据城坚守,但在得不到关中支持的情况下,易手也是早晚的事。就连智勇双全的曹魏名将郭淮,也不得不暂避蜀军的锋芒,退居上营坚守待援。整个陇右战局对蜀汉很有好处,但对曹魏来说却像炸雷一样开锅。史料中用了八个简短的字来形容曹魏朝廷当时的情况:对朝野的恐惧,关中的震动。
因此,魏明帝曹睿亲自御驾长安督战,命令将军曹真督各军赶赴陇右。曹魏将军联合进攻后,陇右战场战局逆转。曹魏名将张合攻占街亭,5万精骑猛勇进入陇右,分散在陇右地区的蜀军侧翼完全暴露在曹魏的铁骑下。此外,驻守上营的郭淮倾巢而出,击败了蜀将高翔驻守的列柳城,与张合遥相呼应,整个形势对蜀军来说非常危急。战争形势的变化迫使诸葛亮放弃已经取得的成果,收缩兵力退出陇右,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谁应该对街亭的丢失负责?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马苏失去街亭造成的连锁反应,这似乎明确了责任的归属。然而,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是战败的主要责任人。
[img]273778[/img]
据《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记载,马谡,字少常,蜀汉名臣马良的弟弟,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人。马谡年轻时以才学高、见识广、军计好论著称,自投靠刘备以来,深受诸葛亮的喜爱。刘备率领部门进入益州时,马苏随军谋事。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刘备清楚地看到了马苏的才华。他是一个典型的“眼高手低”天才。@ 病逝前,刘备特意委托诸葛亮,称马谡经常大言不惭,言过其实,没有真正的天赋,以后再也不能委以重任,“君其察之”。
然而,诸葛亮并不同意刘备的努力。他一直认为马苏绝对是一位熟悉兵法、精通战略的将军。只要他将来稍加训练和经验,他就会成为蜀汉朝廷的中流砥柱。因此,诸葛亮在北伐期间专门召集了马苏。他们整天面对地图讨论军事战略,“从白天到晚上”。
诸葛亮任命马苏为前主教练驻守街亭时,许多将军反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马苏只会在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此外,街亭是阻止魏军进入陇右的主战场,对整个战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好选择魏延、吴一这样经历了很长时间战场的老兵,这样更合适、更安全。然而,诸葛亮似乎决心启用和培养马苏,@ “亮违众拔苏”,命其率部驻守街亭。然而,诸葛亮没想到的是,这项任务最终让他后悔自己的肠子。
根据《三国志·蜀书·王平传》,马苏接受任命后傲慢自大。到达街亭后,他不仅违反了诸葛亮的命令,而且不听部长的建议,坚持“放弃水上山”。因此,魏将军张和很容易切断蜀军的水路,山上驻军甚至没有饮用水,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 马谡根本没有打仗的经验。面对久经沙场的张合和他的5万步骑,他早就吓坏了胆子,带领亲自在战斗前逃跑。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报道,《魏略》载道:“马谡望旗奔败。蜀军没有教练,又被魏军截断了水源,不战自乱。要不是蜀将王平临机立断,虚张声势,收拢散兵,用士气吓唬张合,使他不敢贸然追击。当时马谡账下的2万士卒估计要全军覆没。
@ 作者认为:失去街亭,北伐失败,马苏首当其冲,责无旁贷。作为教练,诸葛亮不听建议,任命亲信是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诸葛亮第一次任命亲信马苏,当时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