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只有吴三桂和耿精忠造反 藩王可喜扮演什么角色?

康熙二十年冬,清军攻入昆明,吴三桂孙子吴世凡自杀。到目前为止,清廷已经彻底平息了八年的三藩之乱。虽然叫三藩之乱,但实际上只有两个藩王造反: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忠。然而,三藩中的平南王从未加入过叛军阵营。那么,在整个三藩之乱中,可喜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img]267008[/img]

平南王 尚可喜画像

成功撤退,主动撤藩

在三藩之乱之前,尚可喜已经守卫广东20多年了,他的成就值得称赞。他没有像吴三桂那样逆行。明末战争后,一切事业都枯萎了。20多年来,尚可喜积极维护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振兴文化和教育。同时,以郑成功为代表的反清复明势力,尚可喜坚决消灭。他认真地为朝廷保卫地方,安抚人民。

康熙十二年,70岁的尚可喜再次要求辞去官爵,回到海城老家(今辽宁海城)养老。继续守护广东,留下长子尚之信。在此之前,他已多次请求上疏,但朝廷以广东仍不稳定为由保留。这一次,康熙答应了令人满意的请求。然而,朝廷认为尚之信平日傲慢霸道,不像他父亲那样恭顺,担心将来难以约束和控制。@ 朝廷给予尚可喜的答复是同意他回海城养老。另外,他儿子也不要接替他,干脆全家都回东北老家吧。康熙降旨裁撤平南王尚可喜。

这意味着尚可喜即将失去广东的封地,几代人继承了王爵,失去了他多年来经营的一切。尽管如此,尚可喜并没有表示反对,他还是平静地接受了朝廷的决定。他已经开始整理自己的财产,准备全家搬回海城的家乡。

[img]267009[/img]

平西王 吴三桂 照片选自《康熙王朝》

拒绝反叛,忠于清朝

吴三桂和耿忠忠也是三藩,看到尚可喜被撤回后,他们也假装要求康熙撤回他们的家乡。吴三桂没想到康熙会批准。他的初衷是假装做一个姿势,朝廷拒绝了,他可以代代守卫云南,成为平西国王。没想到康熙顺水推舟,同意撤藩,说撤就撤。

看到康熙步步逼迫,吴三桂知道情况不好,于是开始密谋叛乱。最后,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自封“总统天下水陆兵马大元帅”、“兴明将军”在云南树旗造反。靖南王耿忠忠立即在福建出兵,南方省份也纷纷响应。有一段时间,叛军覆盖了云贵、四川、广西、湖南、福建和浙江。此时,保卫广东有三种选择:

第一,誓死忠于清朝。凭借广东省的力量,坚持与叛军作战,牵制吴三桂兵力,使之不敢全力以赴北上。

第二,和吴三桂一起造反。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长江以南都会被叛军控制。吴三桂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追求胜利。不知道他是不是穿越江北直接去北京的。

@ 坐在广东,相机在移动。虽然叛军此时势头巨大,但沉淀,好坏参半。谁输谁赢还不清楚。可喜可以保持中立。他可以坐在广东,向朝廷和吴三桂要求条件。当情况明朗时,决定加入哪一方。

虽然吴三桂千方百计拉拢,但尚可喜并没有左顾右盼,举棋不定。他毅然加入了朝廷平叛阵营。尚可喜原本是明朝的将军,被诬陷投降清朝。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再次反叛,而是从头到尾。

[img]267010[/img]

靖南王 耿精忠 图片选自《康熙王朝》

坚守广东,牵制叛军

三藩之乱爆发后,广东的形式十分严峻。西边的广西,东边的福建,北边的湖南都是叛军控制的。台湾省郑经也趁火抢占了广东沿海府县。此外,尚可喜的将领弃明投暗,对他反戈一击。尚可喜真是内外交困,腹背受敌。在危急情况下,广东各府有一半落入敌手,广州城也是危若累卵。尚可喜命人在家里堆满柴草,打算在城破之日全家人杀人殉国。

尚可喜的顽强抵抗对朝廷最终稳定三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尚可喜在广东一角与吴三桂打交道了两年多,有效地遏制了吴的叛军,使他不敢全力以赴北行。在战争的初期,朝廷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使朝廷稳定了自己的立场,部署了军队。

[img]267011[/img]

三藩之乱初期形势图

长子叛变,抑郁结束

吴三桂一直是对尚可喜的军事打击,另一方面是政治拉拢。吴认为尚可和自己一样,都是前明的起义将领,都是汉人。在他看来,可喜应该跟着自己。但尚可喜总是不为所动,他对大清总是忠诚的。吴三桂见拉拢尚可喜无望后,将目标转向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吴三桂鼓励尚之信发动兵变,从父亲手中夺取广东的统治权,并承诺事成后封他为镇南王世代守卫广东。

尚之信平日性情暴虐,嗜酒好杀。尚可喜非常讨厌这个儿子,多次想把自己的王位传给次子尚之孝。尚之信对父亲心存怨恨已久,吴三桂的蛊惑更让他心为所动。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发动兵变软,禁止父亲尚可喜,夺取了全粤军队的指挥权。尚之信不是忠孝之人,经常拔刀怒视父亲,更别说清朝廷了。他终于踏上了吴三桂的贼船。

[img]267012[/img]

尚可喜长子 尚之信 图片选自《康熙王朝》

尚可喜听儿子起兵反叛朝廷,顿时大惊失色,羞愧不已。他想投环上吊以死谢罪,却被家人拦下。尚可喜年老多病,经此变故,身体越来越不支。10月,仍可喜在广州去世,年73岁。临终前,尚可喜仍羞愧地说:“现在海内乱七八糟,叛贼并起。我受清朝三朝隆恩的影响,但现在我不能为朝廷提剑杀贼。我真的死了。“我死后一定要把棺材送回海城安葬,”他还告诉我。那是我的故乡,离盛京沈阳更近。魂若有知,来世要追随太宗皇帝,效忠清朝廷。”

[img]267013[/img]

辽宁海城尚王陵园

尚之信的结局

最后,提到尚之信的结局。尚之信和吴三桂不愧为一丘之浣熊,都是反复反派。尚之信起兵响应吴三桂后,立刻发现事情不好。一方面,吴不但没有给他支持,反而向他索要军薪。另一方面,其他叛军势力纷纷向朝廷投降。尚之信心生悔意,在起兵当年又厚颜无耻地向朝廷请降。康熙皇帝暂时赦免了他,让他戴罪立功。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尚之信多次不听朝廷的调遣,消极作战,拥抱广东而自重。

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平定前夕,康熙开始清算尚之信。最后,尚之信被自杀了。与靖南王耿精忠相比,尚之信的结局相当体面,靖南王耿精忠也起兵反叛,随后被降职。也许在他父亲幸福的脸上,康熙并没有像对待耿精忠那样迟到地处死他。


只有吴三桂和耿精忠造反 藩王可喜扮演什么角色?只有吴三桂和耿精忠造反 藩王可喜扮演什么角色?

,,,,,

  • 大明投靠皇太极的名将有哪些?结局不是很好?
  • 皇太极即位后,积极实施扩张政策。 对朝鲜不宣而战,迫使其签署《江都和约》。不久,他带领军队迫使朝鲜国王李称臣纳贡,并承...

  • 为什么平南王尚可喜主动回家? 可喜后代在哪里?
  • 尚可喜自愿回家 尚可喜是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将军。他一生都在军队里战斗。数万英里的土地上有他战斗过的痕迹。它为清...

  •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为何凌迟处死了已投降的耿精忠?
  • 耿精忠,清代靖南王,是清初著名的三藩之一,也是三藩之乱的参与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1673年,清政府正...

  • 中兴同治简介 同治中兴的措施和影响是什么?
  •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后期同治皇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的中兴阶段。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和平,太平天国被消灭(1864年),政治...

  • 为什么阿巴亥会因为一条白色的丝绸而结束生命?
  • 殉难制度是一个极其迷信、无知和残酷的制度。自商朝以来,无数无辜的人被活埋在坟墓里,创造了一个难以直接看到的恐怖故事。1...

  • 谁是尚可喜?康熙授予的汉人亲王,后人吹捧的英雄
  •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可喜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平西王吴三桂造反,靖南王耿忠起兵响应,“三藩”已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