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郑清之是谁?他靠什么赢得了皇帝的恩宠?

说到郑清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

公元1176年,南宋中期,郑清之出生于庆元府鄞县(即浙江省宁波市)。南宋出生时相对稳定,为他提供了稳定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他从小就好学,态度端正,勤奋努力,天性聪明,所以成绩很好,年轻时就出名了。后来,他拜师当时著名文人楼芳,成绩更好,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得楼钥欣赏。
公元1202年,郑清之被推荐进太学深造。

[img]266574[/img]

公元1217年,大器晚成的郑清之才参加科考,获得中进士学位,被授予峡州教授职务,成为当时大学的教师。当时,京湖帅臣赵方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不轻易做出承诺,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他也是郑清之的老板。有一天,郑清之向他汇报了政务。赵芳深深感受到了郑清的内在知识,并预感到这个人将来会成为一名大才。因此,他为郑清之举办了宴会,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赵凡和赵葵出去拜访郑清之。赵方大有把儿子托付给郑清之的意思,让儿子拜见郑清之,并说:希望你能在他日照顾我的两个儿子。

郑清之考入仕途

当时湖北茶商聚集在一起,操纵市场,肆意操纵价格,控制市场,从而获得暴利,对朝廷危害很大。郑清之观察后,建议当时总领何炳处理。他对何炳提出建议说:这些茶商非常精悍,可以把他们都纳入军籍,如果遇到紧急边患或内乱,可以用他们来打仗。何炳深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于是立即下令招募他们参军。这是军令,那些人不敢来,很多人被命令入军,所以成立了茶商军。后来,朝廷采取了许多军事行动,这支军队都赢了。

不久之后,郑清之被朝廷派往湖泊和广州预备官员所,等待派遣。之后,他进入了国子监督管理局的监书库官。

郑清之在当地为官方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第二,拥立皇帝是有功的

[img]266575[/img]

公元1223年,郑清之的官位被提升为国子学录。不久之后,与丞相史弥远计划,最终废除了济国公赵邈,使他失去了争夺王位的资格。不久,他在官职上兼任魏惠宪王府教授,晋升一级,成为一名官职教授宗学谕,职称提升为太学博士。这样,他就写下了朝廷的重要圣旨。就连宋宁宗去世后宰相史弥远对安邦定国的一系列策略,朝廷回应和实施的圣旨也来自郑青。这也说明郑清之对后一任皇帝宋理宗的继位帮助很大,他完全支持。

到宋理宗登基继位后,郑清之官立即得到提升,提官到诸宫大小学教授,并升任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崇政殿讲书等待。新皇帝刚登基,郑清之认为他应该给人一个廉洁的好名声,所以他对皇帝的供给做了一些处理。

有一天,理宗皇帝问他:有外人阁子库进丝鞋的意见,原因是什么?郑清之回答:现在宫中穿的衣服和鞋子都很讲究,新干净。他的意思是宫殿已经穿得很好了,不需要更新。理宗对此不同意,说:按照宫老例,每次进贡宫的鞋子,我都不会换,所以也不会浪费。为什么会引起批评?然后郑清之向皇帝奏道:孝宗皇帝继承了高宗帝位。生活奢华的高宗皇帝,孝宗皇帝更容易表现出节俭的美德。皇帝你继承了宁宗皇帝的地位,而宁宗帝的日常生活就像一个寒冷的人,他的衣服反复洗,鞋子和其他衣服不断补丁。假如你想表现出美德,勤俭只能比宁宗更重要。因此,宋理宗接受了郑清之的建议,不再新鞋入宫。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郑清志深受皇帝的青睐,他的官位不断提高。直到公元1230年,他才被授予参与政治事务和签署枢密院事的称号。一年后,他加入了工作岗位,增加了同知枢密院事的职位。

宋理宗听取了郑清之的建议。3.反复辞职,但官员越来越大

公元1233年,丞相史弥远因病去世,相位空缺。皇帝把这个职位给了郑清之,让他晋升为右丞相,兼任枢密使者。

一年后的1234年,宋理宗得以亲政,开始亲自处理朝政,郑清之对此大力帮助,以治理天下之事为己任。郑清之召集了一大群能臣,如郑德秀、魏了翁等众多人才协助皇帝,当时被称为小元佑。后来这些能人大多先后当过宰辅,但也有隐士看透了南宋最终输给外寇的现状,所以坚持不来当隐士,比如崔、刘宰、赵凡等。但他们都有助于有功地得到表彰。

[img]266576[/img]

1234年底,为巩固边防打击金人日益明显的灭宋野心,郑清之等人发起了端平入洛战役,但最终失败。这一失败影响很大,客观上加速了南宋的灭亡。对此,后来的《宋史纪事本末》有了客观的评价:自然,河淮之间的无宁日益来临。对此,郑清之并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多次向皇帝请求罢免官职,以感谢世界。但是宋理宗却尽力挽留,不允许他离开,并授予他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用等职位。

又过了两年,到了1236年8月,此时天现异象,霖雨大风,郑清之认为这是他战争失败后上帝给予的惩罚,所以他四次上疏皇帝,要求他辞职回家,皇帝也不允许。当年9月,皇帝举行了祭祀活动,天空雷声不断响起,震动了天地。郑清之更坚定地向皇帝辞职。理宗皇帝不得不让他使用它观文殿大学士兼李泉观使和侍读之职,罢了相位。对于新封的官员,郑清之连续四次拒绝,皇帝不得不向他降职观文殿大学士兼任提举洞霄宫之职。

不久之后,南宋和蒙古消灭了金国,蒙古开始反对南宋军队,战争兴起。皇帝非常担心这一点,郑清志看到了这一点,秘密地安慰了皇帝:皇帝不要太担心和后悔,否则会损害你的龙的健康,影响你的野心。

虽然郑清志辞职了,但皇帝对他的宠爱并没有停止。公元1247年,他被召回朝廷,再次拜相,被授予太傅职务,担任右丞相和枢密使,封越国公。

四年后,蒙古的侵权行为日益加剧,郑清志的身体感到油腻和枯萎。1251年,他再次向皇帝请辞,皇帝也没有批准,而是封他为太师。

[img]266577[/img]

结论:到1251年12月25日,这一天退朝后,郑清之年老,被风吹寒病入体,病情迅速沉重。这是农民播种的季节,但天空没有下雪,影响植物生长。郑清之躺在病床上,对此深感担忧。几天后,天上终于下起了大雪,仆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郑清之,他高兴地从床上起来说:天降瑞雪,百官必然庆祝,皇帝心中一定很高兴。他让仆人把雪捧在他的床前,让他看。

郑清志继续上书辞职,但宋理宗皇帝没有批准。一个多月后的11月19日(即公历1252年1月1日),病痛夺去了郑清志的生命。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当他头脑清醒时,他仍然关心朝廷事务。皇帝对此非常难过。他辍朝三天,下令追封他为魏郡王,并给予他一个死后的头衔忠定。

郑清之身处宦海这一大江湖心中,他不断辞官,心中禅静归土。应该说,他一生中没有做出非常突出的贡献,甚至在对金的战斗中失败,影响了国运,加速了南宋的灭亡。但他一生勤勤恳恳地为朝廷工作,关心人民的疾苦,不是奸臣,而是忠臣。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官能受到皇帝的青睐和重用,最终得到好的结局。这就是他能赢得皇恩的原因,也许也是天理给忠良之人最好的回报。


郑清之是谁?他靠什么赢得了皇帝的恩宠?郑清之是谁?他靠什么赢得了皇帝的恩宠?

,,,,,,,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宋代最后一位皇帝:先投降,再出家,再被杀
  • 杜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儿子:杨淑妃出生的赵是7岁,全皇后出生的赵显4岁,余修容出生的赵敏3岁。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