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司马懿和曹丕,
曹操在考虑继承人时,主要候选人是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因为曹熊体弱多病,“黄须儿”曹彰愿是将军,不想当国君,所以魏王世子之争在曹丕和曹植之间展开。在斗争过程中,有些人明哲保身,坚决不站队。比如贾旭(虽然后来给了曹操选择的建议),有些人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团队,比如站在曹植身后的谋士杨秀。司马懿也很早就站了起来,当时他选择了曹丕。
[img]246784[/img]
你知道,曹操一开始非常喜欢曹植的文学才华。毕竟,曹操年轻时也有一个作家的梦想,曹操本身确实是一个文学才华横溢的人。相比之下,曹植青比蓝色好,世界浪漫可以占据八场战斗,所以曹操最初很喜欢,但为什么司马懿没有选择曹植,而是选择帮助曹派呢?
@ 这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曹丕和司马懿不仅仅是君臣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像是朋友。当司马懿很有才华,被推荐入朝为官时,他的官职并不高。在此期间,司马懿曾担任曹丕陪读。可以说两人之间的友谊很深。有了这段温暖的过去,曹操后来看到司马懿雄心勃勃,有了“狼顾之相”。当他想摆脱司马懿时,曹丕站出来维护司马懿。正因为如此,司马懿才愿意全心全意地帮助曹丕。
[img]246785[/img]
@ 司马懿有独特的洞察力。
司马懿看人很准。当时他看到诸葛亮用兵谨慎,所以做不到。他还看到孟达反复叛了曹魏,挖掘了钟会和邓艾的虎将。司马懿看人很准,所以他认为曹丕比曹植更适合成为一代君王。毕竟曹丕善于隐忍,更有野心。文学家曹植无论是治国策略还是制衡手段都无法比拟。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当然愿意选择曹丕作为自己的辅助对象。
[img]246786[/img]
@ 选择门阀士族。
当时门阀士族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在队伍中做出选择。对司马懿来说,曹丕是长子,两人关系更亲密。在自己的帮助下,他们自然很有可能成为儿子。更何况在曹植这边,他的三弟司马孚已经明确了自己的队伍,司马家需要有人站在曹丕这边。这样,无论谁是儿子,司马家都是最终的赢家
[img]246787[/img]
作者认为,司马懿只有看到曹丕,才能做出如此正确的选择。司马懿的正确排队为他最终掌握权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魏王世子之争 为什么司马懿选择站在曹丕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