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怀旧的两个时代。我们一直说汉唐的繁荣,汉唐的力量,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外部,让周边国家都屈服。
汉朝大规模攻击匈奴,让我们看到了魏青、霍去病、陈汤、班超的风采。后来,唐朝再次争夺西域,出现了侯君集、李靖、苏定方、郭孝恪、高仙芝、张议潮等众多名将。
其实除了这些人,唐朝还有很多西域名将,比如郭知运。
[img]242709[/img]
说起郭知运,我们并不熟悉,但我们一定熟悉一个词:
“黄河远离白云,一座孤城万人山。羌笛何必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的,这就是王之松的《凉州词》。
除此之外,还有一首:
"葡萄酒夜光杯,想喝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战斗多少人回来?
这是一位名叫王翰的不太出名的诗人写的,虽然诗人不太出名,但这首词却很出名。
无论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还是王翰的《凉州词》,他们实际上都指的是《凉州曲》。《凉州曲》是唐代流行的曲调名称,当时影响很大。
《凉州曲》的音律应该来自边地凉州,而献这首歌的人是大唐边关名将郭知运。
“开元六年,西凉州都督郭知运进”
郭知运知道唐玄宗的好音乐,@ 献上《凉州》这首歌。唐玄宗把它交给教堂,翻成中国乐谱,用新歌词演唱。这些乐谱以凉州为曲调。后来,许多唐代诗人喜欢凉州词的曲调,用凉州词的曲调填充新词。
正郭知运的献曲,我们可以读到这么多雄浑、铿锵、壮丽的诗,说他流芳百世自然不过分。
当然,他在边关的表现比他的献曲更显著。
[img]242710[/img]
郭知运是甘肃人,他出生在这里,自然对边关非常熟悉。而郭知运这个人,据史书记载:
"身高七尺,猿臂虎口,能骑善射,颇有胆略"
这样的人最适合参军,长大后的郭志云确实参军了,在军队中多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到几年,他就实现了伊州(今天的新疆哈密)的刺史和伊吾军事经典。
伊州是西域的东部门户,不仅肩负着连接河西走廊西段的重任,也是唐代西域结构中天山北麓防御三角形的一极。
说这里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郭知运驻扎在这里,可见朝廷对他的信任。
果然,郭知运没有辜负朝廷的信任,突厥很快就打了过来。
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突厥默啜可汗,意图颠覆大唐在西域的统治。
他煽动西突厥各部叛唐,包围了唐朝天山北麓的北庭都护府。
唐朝在西域设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府。
公元702年,武则天在消灭西突厥后,成立了“北庭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另一个目的是抵抗吐蕃。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在突厥默啜可汗侵犯,自然不能让它成功。
郭知运亲率精锐骑兵杀死突厥默啜可汗。面对唐军的勇敢进攻,突厥默抽可汗迅速大败,纷纷投降。
此战后,郭知运以第一功升任右骁卫将军,随后出任陇右节度使。
《唐纪二十七玄宗开元二年条》记载:
十二月,以陇右防御副使郭知运为龙右节度大使,领姗、奉、河、渭、兰、临、武、涛、岷、郭、叠、十二州。
之后,郭知运将迎来人生最辉煌的时刻,那就是他两次击退吐蕃的进攻。
唐玄宗时,吐蕃崛起,不断入侵大唐。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虽然先后入藏,但都起不到任何作用。和平几年后,崛起的吐蕃又开始动起来,入侵大唐的边境。
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吐蕃趁大唐不备发兵攻打临涛(甘肃岷县)、兰(甘肃兰州市)、渭(甘肃陇西县东南)等州。陇右唐军措手不及,马场数千匹军马被抢。
“八月,吐蕃大将本达延、乞力徐率领10万寇临涛军、兰州、渭州渭源县掠群牧而去。”
唐玄宗勃然大怒,以郭知运为陇右防御副使,与薛讷(薛仁贵之子)、安思顺等部门将前往抵抗。
郭志云带领的唐军在九曲之地(今青海东南黄河曲流处)击败吐蕃军,并将战俘的吐蕃兵押送长安展示武力。
《将军部·献捷》卷府元龟卷第四百三十四:
“玄宗开元五年,知运大破吐蕃,俘虏囚犯献于阙下,帝悉免抚之,分配诸州为编户。”
公元718年,唐玄宗开元六年,不服气的吐蕃再次卷土重来,侵犯了大唐。郭知运毫不客气,立即带领唐军迎战。
经过最后一次经历,郭知运趁吐蕃不备,率领轻装骑兵夜袭九曲之地,大败吐蕃军,缴获精甲、名马、牦牛等数以万计。
第三百五十八卷立功十一册府元龟:
开元六年,郭知运率兵入讨吐,贼徒无备,然后掩到九曲,获得了成千上万的藏甲和马牛羊,拜知运是红鹿寺卿,御史中丞。
唐军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吐蕃落花流水。郭知运凭借对蕃的战斗成就,晋升为陇右军节大使、鄱州都督、临洮军使、爵士太原郡公。
@ 从开元二年到开元九年,郭知运担任陇右节度使职期间,陇右上任,积极经营边境,多次带头出塞,打破吐蕃,让羌军感到害怕。随后,吐蕃基本停止了对陇右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在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后,郭知运也迎来了人生,开元九年,他因病在军中去世。
后来张说在他写的《凉州都督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郭君碑》中称赞郭知运:
“ 镇西城信国之藩屏,北落亦王之爪牙 ”
也许,这是对这位唐朝边关名将最好的赞誉。
郭知运:大唐西域名将揭秘他的传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