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理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凌烟阁二十四英雄之一,中国唐初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从祖高到北隋朝的显官。
杜如晦出生在一个世宦之家,年轻而勤奋。隋朝杨帝大业年间,吏部侍郎高孝基重视他机敏善变,于是将他补充为阜阳县(今河北磁县)尉。当他看到隋朝的政治腐败时,他认为县尉的地位很卑微,所以他放弃了官员,回家了。
杜如晦(585年~630年)中国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北周、隋显官从祖果开始。唐武德元年(618年)如晦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官。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等事务,剖断如流。又迁至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以本官入文学馆为十八学士之首。四年来,李世民建天策府,以如晦为郎中。当时,世民兄弟继承王位的竞争非常激烈。王子建成试图消灭世民的翅膀,在唐高祖李渊面前摧毁世民的工作人员。因此,他和方玄龄一起被拒绝了。九年来,潜入秦王府策划玄武门之变,以功促拜太子左妃子。太宗即位,如晦迁兵部尚书、入封莱国公、贞观二年(628年)、摄吏部尚书、东宫兵马事等。任尚书右仆射三年,仍领选事。四年三月卒。唐新建不久,就像晦为相一样。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由两人决定。时说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划,两人配合默契,同心协助太宗,后人论唐代良相,首先推房玄龄,杜如晦。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