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上是怎么记载的?后人如何评价妹喜?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妺喜简介
妺(mò)喜,姓嬉,生卒年不详,也是作妹嬉,末喜
、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杰的王后。根据先秦时期女性名称所用的全称和简称,妹喜应姓喜,即嬉戏。
因为它的名字“姐姐”字和“姐姐”字差不多,在庄子等作品中也有以姐姐为姐姐的用法,所以经常被误认为是妹喜。
[img]221572[/img]
有一首诗赞美妹喜的美丽:“有施妹喜,眉目清澈。妆霓彩衣,袅袅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
史料上关于西西的记载
关于西西的史料记载最早来自《国语》,上面只有少数文字记载:“过去夏杰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西喜有宠,所以与伊尹相比,他们死于夏天。”这段记载并没有关于西西放荡、迷惑君主、分裂丝绸、裸游等恶行。
汉初《韩诗外传》卷2年:“前者杰是酒池的糟堤,而牛饮者是3000。”卷4又载:“杰是酒池,可以运船,糟丘足以看十里;牛饮者3000人。”
西汉《淮南子·本经训》写道:“晚世时,皇帝有杰、周,他是宫殿、瑶台、象廊和玉床,周是肉坛和酒池,烧毁了世界上的财富,耗尽了所有人的力量。他是建议者,挑剔孕妇,熙熙攘攘世界,虐待人民。”
[img]221573[/img]
西汉后期,刘向《刺奢》写道:“杰作瑶台,罢民力,为酒池糟堤,纵横之乐,一鼓而牛饮者3000人”;《节士》写道:“杰是酒池,足以炫舟,糟丘,足以望七里,一鼓而牛饮者3000人。”这些记载中从未提到过与夏亡有关的问题。
然后,一种不同性别立场的观点开始兴起,他们把夏天的灭绝和美丽联系在一起。荀子解蔽说:“夏杰也是过去君主的盾牌。杰不知道关龙逢,不知道关龙逢在做什么。
周在妲己和飞廉,却不知道微子启,迷惑他们的心,乱行。”东汉的《吴越春秋》写道,吴王夫差接受西施时,说遭到伍子胥反对。伍子胥认为“美女国家的责任”,“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赞美。”丈夫不听,死了。
从那以后,夏灭成了主流观念,后来也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沉迷、自由享受、酒池肉林、裸体玩耍。显然,这些都是后人的演义,是封建皇家文人的说辞,而不是历史事实。
后人对妹喜的评价
[img]221574[/img]
刘向《列女传》:“美于色,薄于德,乱恶无道”;“末喜配桀,维乱骄扬,刁既无道,又重其荒,奸轨是用的,不同意法常,夏后之国,然后反商。”
皇甫静《帝王世纪》:"喜欢闻裂之声而笑,桀为头发裂之,以顺其意。"
《中国古籍皇后之死》柏杨:“施是个可怜的女孩。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权的俘虏。当她年轻的时候,她不得不离开家乡和情郎。为了宗族的生存,她像牛羊一样被献给了敌人。”
夏朝王后妹喜在史料上有什么记载?后人应该如何评价妹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