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禹是如何改变禅让制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帝位的

禹的父亲——鲧,却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相传鲧曾受尧指派,负责治理洪水,他用筑堤挡水的办法,试图堵住洪水,但堤坝坍塌,造成了更大的水患,治了九年也没有成绩。

舜摄政后视察治水情况,“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古史传说往往以为,鲧用堵水之法治水失败,其子禹用疏导之法获得成功,事情简单而明确。

其实,治理洪水是原始社会后期先民们经过数代人的奋斗才得以完成的,古史传说将功劳全归于禹,这是当时人们英雄主义观念的反映,其中肯定有夸张和简单化的地方,其合理因素,是在于禹作为领导者使治水伟业最终得以完成。

关于禹的治水方法,《夏书》上说“禹堙洪水十三年”、《山海经》上说“禹堙洪水杀相繇”、《淮南子》上说“禹乃以息土填洪水”等,均指出禹也曾用过“堙”的方法,屈原的《天问》中也有“纂就前绪,逐成考功”的句子,说明禹也曾继承过鲧的治水方法。

我们把原始时代后期一系列伟人的情况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那个时代的首领之受到人们的普遍拥戴,主要在于首领本身的卓越才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中也有祖先的荫蔽以及个人的诈谋的因素。

禹是如何改变禅让制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帝位的

《礼记》中的《礼运》篇讲“小康”之世所说的“谋用是作”,其代表人物以禹为首不是没有根据的,按照一些古书中的记载,治水失败只是鲧被放逐而死的表面原因,而根本原因却在鲧与舜的争权夺位,尧欲将权位传给舜时,鲧极力反对,鲧对尧说:“不详载!熟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
鲧为了夺位,曾经“怒其猛兽,欲以为乱”且“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以至遭到放逐和诛杀。

但鲧的儿子禹就要圆滑世故的多,可以说禹是我国上古时代第一位实行诈谋并取得成功的人物。

根据《尚书》的记载,鲧被诛杀后,禹审时度势,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尽管禹不一定如此地奴颜婢膝,在舜的左右总迈着小步行走,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但在鲧被杀后还能担任要职这一事实至少可说明禹是善于诈谋的,在传统观念中,有一种对伟人的宽容态度,即俗语说的“一好遮百丑”,只视其功,不视其过。

禹的时代,社会结构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于是禅让制也呈现出微妙的状态,禹在位时,选择皋陶为继承人,此举充分反映了禹的智谋和狡猾。

皋陶是偃姓部落首领,早在舜的时候就威望很高,曾经当众诘难过禹,但后被禹所笼络,便“令民皆则禹”,举荐皋陶,实际上是加强了禹自己的权势、扩大了禹自己的影响。

禹是如何改变禅让制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帝位的

果然,皋陶被举荐后不久死去,禹又举荐不大受拥戴的益为继承人,难怪司马迁这样解释:“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政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根据一些古书中的记载,禹搞禅让,实际上是设下了一个圈套。

帝禹死后,选定东夷族益为继承人,但依照古代的礼制,继承人需守丧三年以后才能称帝,在益即将即位时,禹的儿子启利用帝禹儿子的优势地位,举兵反对益,继而杀之自立,于公元前2055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政治朝代——夏朝。

禹的权谋与开拓顺应了当时社会文化观念转变的潮流,至此,中国开始漫长的家庭式帝国时代!


禹是如何改变禅让制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帝位的禹是如何改变禅让制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帝位的

,,,,,,,

  • 桃花夫人息桂倾城 让三国君主争风吃醋!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英雄如雨,美如云。英雄可以称之为文化,美也可以称之为文化。西施献身于国家,昭君为国家结婚。李师师...

  • 皇帝也很难: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误国的女人?
  • 半信史时代在传说时代结束后开始。在半信史时代,事实成分大幅增加,部分得到了考古学家发掘成果的支持。但仍有许多属于神话...

  • 为什么女娲要造人?女娲造人的原因
  • 为什么女娲造人: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女娲皇帝、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中华民族人文的开始,祝福国家的正...

  • 大禹取得了什么成就,让他得到了舜的重视?
  • 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 天子的声威教化甚至达到了沙漠的边境。 于是,帝舜召集各部落酋长举行隆重祭祀。在祭...

  • 揭秘:颛顼和黄帝有何关系?颛顼是什么死的
  • 颛顼是谁:颛顼[zhuān xū](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本名乾荒,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居帝丘(今河南濮阳县),号高阳氏,...

  • 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他 为何落得被赐死的结局?
  • 伍子胥和楚平王的太子一起逃楚国之后,由于楚王的大规模搜捕,使得他不得不东躲西藏,好不容易逃到楚国的边境昭关边。出了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