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自己的“虎威将军”。蜀汉赵云率领数十名骑兵在汉中战役中冲击曹操大军,堪称勇敢;东吴的吕蒙在关键战役中击退了曹操的40万军队。与赵云、吕蒙相比,魏国的虎威将军要逊色得多。虽然他被称为名将,但他被关羽生擒活捉,被全军覆没,最终羞愧而死。那这个“虎将”到底是谁?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据说刘备有“五虎将军”,曹操有“五子将军”。曹魏的虎威将军是“五子将军”之一的于禁!据史料记载,于禁文则,泰山巨平人,即今天的山东泰安人。黄巾起义爆发后,于禁参加了鲍信的军队。这时,他遇到了鲍信的朋友曹操。鲍信死后,于禁曾在王朗的指挥下,在王朗的推荐下,“太祖召见和语,拜军司马”。
此后,于禁与曹操作战,屡立战功。在徐州之战中,于禁“攻广戚,拔之,拜陷陈都尉”;濮阳战役期间,于禁“不破布二营在城南,不破优雅于须昌”,“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可以说于禁是曹操手下的重要将领之一。
曹操与袁绍开战后,刘备趁机在徐州出兵。曹操立即命令于禁坚守官渡,并带领军队征服刘备。面对袁绍的进攻,于禁一方面坚守官渡,另一方面主动与乐金率领数千军队攻打袁绍其他部队,“焚烧保聚30多屯,斩首获生数千人,降低何茂、王摩等20多名将军”。官渡战争结束后,于禁被授予部分将军。
[img]217022[/img]
当时,每次曹操出征,张辽、乐进、张合、徐晃、于禁等人都“咸递行为军锋,但也拒绝了”。于禁军严格执政,“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奖赏特重”,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建安十一年,曹操称赞于禁等人,“武力宏大,战略周到,忠诚忠诚,守纪律,每一次战斗,往往是督导,奋强突固,无坚不陷”。
因此,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加封将军,其中张辽被封为破口将军,乐进被封为折冲将军,而于禁则被封为虎威将军。曹操成为魏王后,于禁也得到了提升,“迁左将军,假战,分城500户,封一子列侯”。就在于禁达到人生巅峰的同时,却迎来了致命的打击,他30年积累的名声毁于一旦!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北伐,攻打曹仁守卫的樊城。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出禁令带领七军,共有3万多人前往救援。按理说,在禁军30多年后,他经验丰富,是一名著名的将军,但他犯了一个错误,将军驻扎在低洼地区。结果,关羽抓住了这个机会,导致了“淹没七军”的典故。关羽杀死了宁死不屈的庞德,但于禁选择屈膝投降。
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叹了口气:“我知道30年的禁令,为什么要面对危险,而不是庞德邪!”后来,吴偷袭荆州,将于禁,孙权派人送回曹魏。此时,曹操已经死了。虽然即位的曹派表面上对禁令很好,“崇拜安源将军”,但关羽在曹操的陵墓里抓住了关羽,砍掉了庞德的肖像。当禁令来参观时,我碰巧看到了这一幕,感到羞愧,“感到羞愧和生病”。
谁是三国最怂的虎威将军?最后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