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高宗赵构的历史评价不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往下看
虽然这样的皇帝不多,但也有,比如秦朝的秦孝公,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唐朝的李恒等等。想谈谈宋高宗赵构,一个更容易被责骂的人。
历史上,宋高宗赵构的评价地位不高,主要是岳飞的事。如果我们抛开个人感情,从宋高宗赵构的角度或南宋军民的立场,客观地看待宋高宗赵构,我们会发现宋高宗赵构其实很难。
靖康之变后,整个中原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时,一个人需要出来扭转潮流,拯救水火。这时,南宋军民选择了赵构。当然,赵构也是最好的候选人。其他王子被金国俘虏并押入金国。这个国家不可能一天都没有君主。赵构顺应形势,1127年在应天府当皇帝,赵构当皇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
@ 徽钦二帝被俘后,天下大乱,各地将领和土豪打着抗击金国的口号,其实是干着土匪活动,四处抢劫割据一方自尊,@ 金国只是暂时北回,随时会发动入侵南下。最后,虽然赵构即位,但徽钦二帝还活在很多大臣把赵构当临时皇帝。赵构不能一句话禁止。
[img]211510[/img]
赵构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危机,稳定国内复杂局面,抵御金国入侵。
一、保留火种,建炎南渡
赵构登基称帝,金国知道后立即派兵南下,赵构迅速率领文武百官撤退到南方,一路躲避金军,金武术甚至发出豪言搜山检海抓赵构。
历代历史学家经常指责赵构逃离这段历史,认为他是一个逃离皇帝,不带领军队抵抗金兵南侵。事实上,历史学家高估了当时军队的战斗力,甚至低估了金军的战斗力。先不拿宋金比,先拿辽金比。辽国也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辽国一般尚武,但辽金开战以来,辽国并没有取得胜利。辽国皇室后裔耶律大石带领辽国残部经历了艰难险阻,在中亚建立了西辽。西辽建立后,他击败了周边国家,称霸中亚。可见连辽国都不是金国的对手。宋朝打不过辽国,更别说金国的对手了。
现在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如果赵构北上抗金,就可以直接捣黄龙,迎回二圣。这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根本不切实际。中原农耕王朝对抗统一强大的游牧民族,就像伊拉克今天打美国一样,根本不是一个层次。如果赵构当时不撤退到南方,无论是战死还是生擒,对南宋来说都是一场灾难。除了赵构能扛起南宋复兴的旗帜,没有人能站出来领导抵抗金国侵略。
二是稳定国内形势,防止更多动荡
宋朝自成立以来,重文轻武,武人地位低下。苗刘兵变发生在1129年,赵构被软禁,被迫退位。可见赵构当时并不是很多人心中的名正言顺的皇帝。很多人,尤其是军队将领,都不服他。苗刘兵变平定后,赵构审时大力利用军队将领稳定国内局势。同时,他多年来用兵土地合并,农民起义频发。赵构派军到处镇压农民起义。
事实上,岳飞的快速晋升离不开赵构的支持。岳飞第一次出现并不是在抗金战场上。岳飞的重用最重要的是岳飞有效地镇压了农民起义。当发现岳飞的军事才能时,赵构给了岳飞极大的信任,大胆地提拔了岳飞。岳飞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六县后,赵构给了岳飞一面“忠诚岳飞”的旗帜,岳飞在39岁时成为了节日使者(相当于现任军区司令),虽然岳飞可以善战,但这绝对离不开赵构的支持。
[img]211511[/img]
与此同时,赵使用了大量的将军,如韩世忠、吴杰兄弟、刘光世、张军和刘琦。这些将军最终被赵构驯服,愿意服从赵构的领导。如果将军们不服赵构,世界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例如,明朝崇祯皇帝自杀后,明朝皇室和文武官员在南京建立了南明王朝,但当时,将军们根本不服从南明王朝的管理,最终被清军灭亡。控制将军和军队是政权稳定的基础。在世界混乱的情况下,赵构实现了对军队的控制,使动乱不恶化,从而形成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三,抗金
现在很多人对赵构评价不高的原因不仅仅是岳飞事件,还有赵构只会求和,不敢与金国作战,这严重偏离了历史事实。
自1129年明州之战以来,1130年在陕西与金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富平战役。同年,韩世忠在黄天荡阻击金军10万大军,大大降低了金军士气。1134年,韩世忠在大仪镇击败金军。1131-1134年,吴杰指挥赢得了和尚原战役仙人关战役,1140年,刘琦指挥顺昌大胜。1161年,李宝主动出击千里奇袭,指挥胶西海战全歼金国水军。1161年,于允文指挥采石集战役击败金军,迫使金军内部发生变化,金国皇帝被杀。虽然赵构未能北伐金国恢复中原,但正是赵构在军事上积极抗击金南宋,才没有灭亡。在同等条件下,南明被清军灭亡,比赵构领导的南宋具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
虽然南宋军民的巨大牺牲赢得了许多胜利,但作为最高领导人,赵构绝对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赵构出于什么原因,只要赵构在王位上抵抗金国,他的贡献就无法抹去。
四、发展经济,重视民生
南宋自成立以来,多年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很多人指责赵构屈辱求和。如果他们盲目地与金国作战,国家将像公司一样破产。如果没有金国摧毁南宋,农民起义将推翻南宋的统治。届时,金国将不费吹灰之力直接摧毁南宋。
[img]211512[/img]
此外,南宋初年,国内农民起义频发,岳飞通过镇压农民起义崛起。重要的是,当时大部分想恢复中原的人都是随赵构南迁移的北方臣民,而南方的当地臣民根本不想北伐,只想过上安全稳定的生活。赵构必须平衡南北臣民之间的矛盾,解决国内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一旦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国内的混乱,如果国内政治不稳定,他们怎么能谈论北伐来恢复中原呢。
1142年,赵构实施经界法,安置北方流民发展经济,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和交子纸币发行。在赵构的努力下,南宋的经济、文化和外贸非常繁荣,为南宋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今后保卫南宋雪去靖康的耻辱提供了物质保障。
就像文景之治一样,汉武帝可以开拓领土,北伐匈奴,封狼居胥,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赵构发展南宋经济,为南宋与蒙古共同灭金奠定了基础。宋高宗赵构当之无愧,也是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
赵构不想光复中原,但作为南宋军民的最高领导人,无论是为了皇位还是为了保护军民不受战争的目的,赵构都必须忍辱负重,妥协自己。想想看,宋高宗赵构在面对危机和保护军民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至少延续了宋朝的国家,也让当时南宋的臣民少受战争的折磨。
为什么宋高宗赵构的历史评价不高?一生都在背负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