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造反,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志魏书九》:“爽以支属,世蒙特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诏,信以天下,包藏祸心,轻蔑顾命,是与晏、杨及当等谋图神器,范党同罪人,都是大逆不道。”
为什么司马懿谋反?
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爽和曹芳离开洛阳,带领军队发动政变,使曹氏家族逐渐衰落。司马家族能够控制政治,为孙司马炎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你知道,司马懿在发动这场政变时已经70岁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img]204254[/img]
换句话说,司马懿杀死了曹家的三代人,直到70岁才造反。在这个过程中,前两位是短命皇帝,曹丕在位七年,曹睿在位十三年。可以说司马懿有很多造反的机会。那么,为什么他几次都忍不住,直到生命垂危?司马懿怕什么?
在古代,司马光在他的《资治通鉴》中讨论过这件事。基本上,现在人们一致认为司马懿一开始没有谋反之心。然而,在外部环境和曹氏家族的强迫下,他最终不得不走上这条路。
[img]204255[/img]
外界因素
@ 当司马懿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时,他只是一个年轻人。他支持曹操成为皇帝。此外,他真的很有才华,这被曹操重用,并被称为王子中的普通儿子,以帮助曹派。此时,曹操已经五十多岁了。在他看来,司马懿根本不是一种威胁。
曹操不仅这么认为,其他曹氏家族的成员也这么认为。司马懿基本上没有被认真对待。然而,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后来的两位皇帝不仅短命,而且曹丕还开始压制同族兄弟的风格,导致曹氏家族无人可用。
[img]204256[/img]
曹操掌握权力时,将权力分配给同族后代,如曹彰、曹植、曹林等,使他们在未来发挥作用。然而,曹丕登基后并不这么认为。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学会了曹植的七步诗,这恰恰反映了曹丕登基后对同族兄弟的迫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曹睿继位后也有样学样,导致整个朝政曹氏家族逐渐落寞,反而是司马家族暗中崛起。
即便如此,也许司马懿此时仍然没有叛逆的心。原因很简单。第三位曹皇帝曹芳登基时,他还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此时,政府完全由司马懿和将军曹爽处理。名义上,司马懿仍然是曹氏家族的臣子,但他的权利几乎与皇帝一样。
[img]204257[/img]
权臣相逼
司马懿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忍受,最终达到了权力中心的顶峰。如果它继续下去,他可能会在死后留下一个忠诚的大臣的名字。即使他成功了,他也会被后代责骂。一旦他失败了,这意味着他与同一个家庭所有者的斗争就变成了烟雾。我相信司马懿知道袁术50年前称帝的结局。
司马懿最终决定发动政变的是曹爽,一位与他一起控制政治的将军。新皇帝登基后,曹爽依靠自己的权力打压朝中臣民,并逐渐架空司马懿。面对日益傲慢的曹爽,司马懿以生病的名义避免见面。事实上,他暗中隐藏着隐藏的光芒,等待着时机的成熟。
[img]204258[/img]
由于曹爽集团过于傲慢,他在朝鲜树敌多,但由于自己的威望,大多数人只能默默忍受。然而,在朝鲜,还有另一个人的威望与他竞争。这个人是司马懿,他逐渐脱离了权力中心。在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司马懿遇到了曹爽和新皇帝离开洛阳扫墓的机会。要彻底打败曹爽集团,只剩下这个机会了。虽然司马懿忍了大半辈子,但这次他终于果断了。
[img]204259[/img]
后来,我们也知道曹爽以谋反罪被屠杀了三个家庭。从那时起,曹家完全成为了司马家族的傀儡。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虽然没有成为皇帝,但与皇帝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他帮助儿子摧毁了蜀汉的政权,使司马炎最终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魏朝像昙花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司马懿熬死了曹家三代人才造反 司马懿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