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杨凝式的事情,
元代诗人刘因写了《冯道》一诗,嘲讽道:“亡国降臣固位难,痴呆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后人用“朝梁暮晋”来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在古代官场,我们经常把一个人的资格说成“三朝元老”,但在朝代变化频繁的乱世,却有一个夸张的“十朝元老”。而且,历史上有两个人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巧合的是,他们都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一个是四代十帝时期的冯道,另一个是六代十五帝时期的杨凝风格。
冯道出生在一个农业家庭。他年轻时诚实勤奋。除了养父母,他只喜欢读书。后来,他被刘寿光视为下属。我们的时间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幽州。后来,他因劝阻攻击定州而被囚禁。获救后,他去了晋王李。张获救后,他被监狱调任为我院巡视员。从那以后,他一直负责文件。
同光元年(923年),李称帝后,封道为省郎,任翰林学士,消灭梁后,升至辞官,任户部侍郎。天成元年(926年),李思远叛变,继位。他被称为冯道,他任命冯道为端明寺学士和兵部侍郎。长兴四年(933年)11月,李思远病逝,李从厚继位。冯道升为中书侍郎,被列为宰辅。
[img]185130[/img]
清太元年(934年),吕王李从科在凤翔叛逆,唐高宗李从厚逃到涠洲。冯道带领官员到开城迎接李从科,并将他带到王位。虽然冯道威胁皇帝为诸侯做出贡献,但李从科上任后,他担任宰相,让他离开城市,进入国家,并在第二年被召回崇拜。
天府元年(936年),河东使石敬堂与契丹勾结,攻灭后唐,建立后晋。冯道被封为门下侍郎,书下平掌。冯道奉命去契丹后,给司徒,回国后担任中学助教,取名吕国公。天府七年(942年),史景唐病逝后,冯道支持石重贵继位,被封为秋微和燕国公。
12年(947年),辽国南袭后金,河东使刘志远称帝太原,建立后汉,冯道入后汉,授太师。刘知远死于干佑元年(948年),刘承佑继位。冯道继续担任太师,帮助郭威镇压叛乱。郭威三年(950年)崛起,攻打后汉,奉道为太师,中书令。先德元年(954),后周毛病去世,养子柴荣继位。冯道同年4月去世,享年73岁,追王莹,文怡死后。
冯道里先后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工作。先后为后唐庄宗李徐村、后唐明宗李思远、后唐闵迪李从厚、后晋高祖石敬堂、后晋石贵、后汉刘志远、隐帝刘承佑、后周郭威、后周柴荣等十位皇帝效力。
然而,后来的历史学家出于对君主的忠诚,鄙视他频繁的变化和对辽国的屈服。欧阳修骂他“无耻”,司马光甚至骂他“叛徒”。
与出生在贫困中的冯道不同,杨凝出生在一个官员家庭。他的祖先是唐朝的重要官员,他的父亲杨琏是首相。杨凝在唐昭宗时期通过了进士考试,开始进入仕途。他先后担任杜诚的检查员和秘书。
1907年4月,朱温篡唐时,他的父亲杨琏想把印章交给朱温,并说服他的父亲不要做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当时,朱温派了一大批叛徒来收集不利言论,担心他的言论会影响他的家人,所以他开始“装疯卖傻”,得到了“杨疯子”的绰号
[img]185131[/img]
朱文后梁成立后,杨的父亲继续担任朝鲜总理。当杨看到没有人追求自己时,他很快“治愈了自己”,并可以在朝鲜担任官员。他在寺庙里当官,如石头,袁外郎不礼貌,学士吉贤寺,袁外郎考公。
唐朝攻侯亮后,杨凝式因朝代变迁而升职,被任命为知,负责起草圣旨。俗话说“陪王如陪虎”,于是又“疯”了。直到李被任命为历史学家,他才慢慢恢复健康。
之后,在李思远统治期间,他被提升为中书舍人。看到自己再次卷入权力的漩涡,杨凝式果断地再次“疯狂”,没有直接提起诉讼。无奈之下,李思远不得不让他成为一名闲散的官员。晚唐李从科统治时,杨凝式被提升为兵部侍郎。结果,他在阅兵时“疯了”,这直接导致了阅兵失败。李从科以为旧病复发,就回洛阳休养。
在天府的第一年(936年),唐朝被摧毁。杨凝风格因在文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而再次被召回朝廷,并被任命为王子的客人。最后,他退出了礼堂的职务,去了洛阳。后来,他生活贫困,朝廷授予他少保王子的称号,给了他丰厚的“养老金”。
[img]185132[/img]
天府12年(947年),刘志远成立后汉,杨凝式再次入朝为官,达到少府王子和少师王子的军衔。刘志远和刘承佑两代皇帝后,郭伟攻打开封。杨凝式说他太老了,不能为法院工作。
郭伟答应了他回老家的请求,给了他一个仆人的身份。第一德国元年(954年),郭伟病逝,周世宗柴荣继位。随着朝廷局势的稳定,杨凝式再次担任右仆,并增加了太子太保,但很快就去世了,享年82岁,被追授为太子太傅。
杨凝式通过装疯卖傻来远离权力的漩涡,这与他性格的淳朴和对名利的冷漠有关,但这也是他在乱世中自救的好方法。
杨凝式[杨疯子]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他的结局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