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战最大的导火索是什么?可以说,靖难之战的导火索就是建文即位藩王势大,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死亡,明太祖立朱标次子朱允文为皇太孙。朱元璋称赞他“诚实、纯洁、孝顺”,因为他天生“英慧好学,性孝顺”。然而,朱元璋对这位“仁柔少断”的皇太孙将来继任皇位并不十分满意。他曾经打算换王子。后来,由于翰林学士刘三武的建议,他没有这样做。
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不能放心朱云文的继承。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庙号太祖,皇太孙朱云文当皇帝。临终前,朱元璋立下遗诏,“皇太孙云文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官僚齐心协力,安居民”、“诸王临国中,不至京师”。
[img]336373[/img]
朱允炆即位为明惠帝,改元建文。虽然有朱元璋的遗诏,不允许诸王“入临、埋葬”,但燕王朱棣仍直接前往北京师傅(今南京)。朱允炆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掌权,让朱棣回到北平(今北京)。朱棣对此非常不高兴。
当建文帝即位时,守卫北部边疆的诸王已经有了很大的权力,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朱迪更有权“控制沿边士马”。朱允炆对这些皇叔们很担心。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即将遣长史葛成入朝。朱允炆随后问葛成密关于燕王府的事,葛成如实禀告,甚派他回燕王府作为内应。当葛成回到燕王府时,朱迪看到他看起来不对劲,心里不禁怀疑。然后朱棣亲自入朝,他自以皇叔身份,径直走皇道入宫,登陛不拜。曾凤韶监督皇史弹劾他的不尊重,户部侍郎卓敬也密奏。他建议用燕王的“智慧绝人”将他迁至南昌,但朱允炆礼貌地拒绝了他的“骨肉至亲”。朱棣注意到朝廷对自己有戒心,回到燕王府后,便托辞生病,以观察事态的变化。
靖难之战最大的导火索是什么?详细说明靖难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