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知道孙权国号,下一步就跟着一起欣赏。
曹丕封孙权吴王,也以汉朝封魏王之魏为国号。
曹操和曹丕的魏王名义上都是汉献帝封的,转头曹丕就让汉献帝禅让,自己当皇帝。
[img]184501[/img]
220年,关羽北伐失败,荆州大本营也被孙权抢劫,最终被俘并丧命。这让刘备和孙权彻底翻脸。
那一年,曹丕登基建立魏国。
魏国强大,蜀吴弱小,蜀吴刚刚抵抗魏国。孙刘的分裂让孙权感受到了亚历山大。
孙权派使到曹丕上表,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愿意成为魏国藩属。
曹丕还顺水推舟,送给孙权九锡,封为吴王、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军事。
事实上,这些土地原本是孙权的土地,所谓的吴王只是一个头衔,曹丕没有支付孙权的工资。
[img]184502[/img]
曹丕也是根据历史传统封孙权吴王的。“吴”作为一种地理概念,是指中国长江下游南岸的总称。封建时代常被用作头衔和国家头衔的名称。
封王后,孙权名义上是魏的臣子,但他可以有自己的团队,也就是后来的政府。在自己的领土上,孙权不受曹丕的管理,也就是说,孙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理曹丕。
也许我感受到了孙权的不尊重。222年,曹丕大举攻打吴。围攻荆州六个月后,曹丕因吴将朱然的坚强防守而失败。
224年8月(黄武三年),曹丕亲自率领水军第二次攻吴,因暴风雨,江水暴涨,不得不再次退兵。
225年5月(黄武四年),曹丕率水师第三次征吴。当他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时,气温急剧下降,长江冻结,战舰无法行动。曹丕又叹了口气。
[img]184503[/img]
魏国吴国撕破脸皮后,孙权更不理曹丕。虽然孙权仍然是魏国名义上的吴王,但这两个国家已经成为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曹丕死后三年,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仍以吴为国,孙吴正式成立,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img]184504[/img]
事实上,不仅仅是曹丕和孙权,元朝以前的汉族王朝基本上都是以开国皇帝登基前的称号作为国号。比如刘邦称帝之前是项羽封的汉中王,司马炎是司马昭被封的晋王,宋王刘裕是南朝宋,齐王萧道是南朝齐,梁王萧衍是南朝梁,陈王陈霸是南朝陈,隋王杨坚是隋朝,唐王李渊是唐朝,梁王朱温是后梁。
虽然赵匡胤没有被授予宋王称号,但他作为德军节度使时治所在的宋州。
赵匡胤开了这个头,后来元明清的国号也自己从书中找到,也不再以王爵为国号。
曹丕封孙权吴王 为什么孙权称帝后还以吴为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