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中平元年,张角率数十万教众揭竿而起。朝廷下令各地自筹兵勇,征服黄巾义军。时有校尉邹靖,响应朝廷诏令募集兵勇。刘备率其从属关羽、张飞、简雍等人前往邹靖。中平二年,汉阳人边章、韩遂与宋扬、北宫玉、李文侯与羌人造反,一时聚众十余万,进入三辅地区。金城太守陈懿、护羌校尉玲征先后率兵围剿边、韩叛军,均被消灭。随后,朝廷派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服边境和韩国,皇甫嵩请求发乌桓兵3000人。邹靖校尉建议:“乌桓兵弱,可招鲜卑兵充兵源。大将军韩卓也认为,邹靖长期居住在边塞地,了解蛮夷虚实。如果诏令邹靖招募5000名鲜卑骑兵,肯定会对破敌起到作用。此时,刘备也因征求有功,拜官安喜县尉。后来,本县督邮因公事到县巡查,刘备请求参观,门下却不通传。刘备怒不可遏,于是和一群人等,直接进监邮驿绑督邮,杖打200,解开印丝,套在监邮脖子上,弃官而逃。
皇甫嵩长期居住在边塞,多次征服叛军。在四海享有较高的声誉。人们念念其功绩,曾作歌互相传唱。歌中唱道:“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居。邹靖校尉跟随皇甫,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由于他忠于汉朝,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贤名。二十四岁的刘备一出茅庐,就踏寻邹靖的足迹,求得一方任职。本应保境安民,尽其本份。然而,朝廷要求各地罢免军功封官的草根。刘备担心自己会失去工作,本希望能见到督邮求情,保住自己的官职。可督邮到安喜巡查,可能会见县长,向县长询问官员的任职情况。刘备新官上任,寸功未建,担心除名。此外,督邮拒而不见,使他更加相信自己可能会被罢免,于是做出了一些过激的举动。
在《典略》一书中,有记载刘备想杀督邮,因为督邮百般讨饶,才让他逃跑。由此可见,刘备青年意气风发,本想做点事。无奈生逢乱世,朝廷上的奉承之徒兴风作浪,使他一时心灰意冷,做出与朝廷为敌的事。而且如果出生在太平世道,鞭打朝廷命官弃官而逃的刘备一定会被全国通缉。幸运的是,他出生在乱世,朝廷和地方政令失败,地方政府部门一团糟。千年的机会使他逃脱了一劫,很快又一次讨伐黄巾有功,被任命为下邳丞。但不久之后,刘备又放弃了下邳丞的职位。再次被任命为高唐县尉,不久又被任命为县令。但好景不长,高唐县很快被黄巾军攻破,刘备无法投靠中郎将公孙赞。公孙赞念及童年友谊,向朝廷表演刘备为其他司马,派他与青州刺史田楷共同抵抗冀州牧袁绍。
刘备数战有功,暂任代平原令一职,后来兼任平原相。就在这时,平原郡人刘平一直看不起刘备,认为被刘备管辖是一种耻辱,于是派刺客刺杀刘备。但刺客终于忍不住开始了,反而向刘备解释了拜辞。此后,刘备名声大噪,人们认为他“如此受欢迎”。曹魏的《魏书》记载:“刘备无论三教九流,都待之很厚。那时天下大乱,人民饥饿,大户纷纷囤积居奇。刘备勤于训练,多次在对外作战中取得胜利;严厉打击内部投机,平息物价,视平民为己出。很多人都投靠他。“正刘备在平原有所作为,有所不为,使当时徐、齐、豫、冀、青等州郡的诸侯、太守、州牧对他十分重视。更何况连孔子的直系后人,东汉大儒北海太守孔融都很佩服他。时任徐州刺史的陶谦也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此后,刘豫州的美名逐渐传遍天下。
一失领地,二离其职,三易其主
刘备早年,从担任安喜县尉到豫州刺史。曾担任安喜尉、下密丞、高唐尉、高唐县长、其他司马、平原令、平原相。除其他司马属于军事职务外,其余均为地方行政官职。例如,安喜尉类似于现代县公安局长,下密成类似于现代县级市公安局长,高唐尉类似于现代县级市公安局长,高唐令和平原令相当于现代县级市市市长,平原相属于汉代县级制下平原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类似于现代副省级市长。刘备在担任安喜尉、下密丞时,两次弃官逃亡。在任高唐时,领地被黄巾军占领。刘备的事业在投靠公孙赞之后才初有起色。按理说,刘备一失领地,二离其职,三易其主,早就应该声名狼藉。但是当他面对刺客的刺杀时,为什么能化险为夷,名声斐然,最终被推荐为豫州刺史(类似于今天的省长)呢?
其实这要从刘备初出茅庐开始。依靠讨伐黄巾,刘备出山。虽然在今天看来,黄巾起义有一定的热情,但在当时忠君爱国思想的感染下,当时的人民无非是忠于汉朝和刘家。而黄巾军原本是由游民、盗贼、土匪、宗教人士、小知识分子组成的,他们并非军纪严明,对民秋毫无犯罪。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拒绝和反对。刘备在很多地方都很平静,黄巾本身就是以草根的身份和实力担任县市的重要职务。后来,高唐时期,虽然战败,但在老同学公孙赞的帮助下,他再次担任平原国相,能够努力工作,自力更生,在乱世中创造福地。无论如何,这样的壮举在乱世中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样,刘备的名声在当地人民和士人口耳相传后传播是很自然的。
然而,有些人认为刘备的名声实际上很难。便自作多情地派“荆轲”刺刘,做冒天之大不恭的事。刘平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刺客也不是他的心腹。当这部滑稽的“刺杀剧”上演时,刺客成功撤退,刘平自然声名狼藉,刘备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他不仅会被捧为宰相肚子里能撑船的大英雄,还会进一步神化和强化刘备。汉代社会,人有贤名就有生存资本。尽管当时刘备并不是汉末重要的割据将领,但他从一件布衣升到当地大员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这样的刘备,无论多么虚伪,多么失败,依然堪配英雄。
【无耻】为什么刘备每次都能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