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曹彪魏明帝曹睿的叔叔在高平陵变化后会怎么样?

汉末三国时期作家曹植创作的抒情长诗《赠白马王彪》。黄初四年,这首诗写的是曹植和白马王曹彪在回封地的路上被迫分离的复杂心情,感情十分痛苦。全诗分为七章。第一,写离洛阳,渡洛水,表达眷恋;第二,表达道路艰难凄凉的感觉;第三,写兄弟被迫分开,愤怒地谴责恶棍离开;第四,写初秋田野的萧条,表达悲伤和孤独;第五,哀悼城王曹彰,哀叹人生短暂,表达哀悼;前六名自我解脱,用豪言壮语和白马王曹彪互相慰藉;第七,抱怨苦难,表达与白马王的离别。

三国时期,作为曹魏的亲王,曹植的生活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郁郁寡欢。然而,对于他的兄弟曹彪来说,并没有好多少,甚至更荒凉。曹彪(195-251年),字朱虎,三国时期曹魏亲王,魏武帝曹操之子。曹魏后期,曹彪作为魏明帝曹睿的叔叔,比曹睿长寿。也就是说,曹睿死后,曹彪还活着,经历了高平陵的变化。那么,问题来了,曹彪在高平陵之变爆发后是如何应对的,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img]180153[/img]

@ 曹彪是曹操的儿子,他与曹丕、曹植、曹昂、曹冲、曹彰等人有着同父异母的关系。与此同时,曹彪还有两个同父同母的兄弟,分别是曹上、曹勤,但这两个人在史料中都没有留下任何记载。曹彪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221年)晋升爵位,迁移封地为汝阳公。@ 在我看来,曹彪的年龄应该小于曹丕和曹植。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曹彪被封为益阳王。迁移封地的那一年,是吴王。黄初五年(224年),改封为寿春县。对魏文帝曹丕来说,要严格防范宗室亲王。曹丕经常迁移他们的封地,以避免这些亲王形成某种势力。

和曹彪一样,曹植的封地也多次迁移。黄初七年(226年),曹彪迁移封地为白马。太和五年(231年)冬天,曹彪去洛阳朝魏明帝曹睿。曹彪是魏明帝曹睿的叔叔。曹彪将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为楚王。一开始,曹彪来朝见时违反了禁令。青龙元年(233年),受到主管官员的批评。曹睿下令削减他三个县和1500户的封地。虽然是魏明帝曹睿的叔叔,但曹睿并没有对这位叔叔心慈手软,而是严惩。

[img]180154[/img]

青龙二年(234年),遇到大赦,曹彪恢复了三个县的封地。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后,曹芳即位。新皇帝即位后,楚王曹彪增加了封邑500户,连同之前的3000户。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祭拜魏明帝高平陵。曹爽将军、曹羲中国领袖、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事。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是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都城洛阳。曹爽扣住奏章,把曹芳留在伊水南部,征发成千上万的屯兵自守。桓范劝曹爽把皇帝带到许昌,发文件征服世界兵马勤王。曹爽果然疑惑,不从其计。

不久之后,曹爽放弃了抵抗。于是曹爽请免职,随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家,就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罪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静、邓阳、毕轨、李胜、桓范等。因此,司马懿成功篡夺了曹魏的权力。这自然不符合曹彪等曹魏宗室的利益。然而,在关键时刻,曹魏的大部分宗室力量都没有站出来。特别是曹爽及其党羽被杀后,许多曹魏亲王选择明哲保身。当然,对楚王曹彪来说,勇敢地站起来反抗司马懿。

[img]180155[/img]

嘉平元年(249年),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计划在许昌建都迎立曹彪。九月,令狐愚派亲信张式以监察亲王的名义拜访曹彪家,对曹彪说:“令狐使君向大王致意,天下事未知,愿大王珍惜!他们开始了另立新君的第一步。在我看来,如果这个计划成功,无疑会给司马懿带来沉重的打击,削弱曹芳的地位,聚集更多反对司马懿的将军。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王玲看到东吴在涂水中采取行动,于是写了一封信,要求朝廷允许攻击东吴,并计划利用这一点与司马懿作战。这是王玲的叛乱。

但司马懿先发制人,率军讨伐王玲。王玲知道自己输了,司马懿发军时首先赦免了他的罪,于是投降,司马懿纳降。在某种程度上,这不仅体现了王玲能力的不足,也体现了他没有与司马懿抗争的决心。而且,司马懿自然不会放过王玲等人。后来王玲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杀,于是在被押解到洛阳的路上自杀。王玲、令狐愚等人被杀三族。楚王曹彪参与了这场叛乱,显然不会独善其身。不久之后,魏帝曹芳派太傅司马懿和侍御史到曹彪的封地进行调查核实,逮捕了所有涉案人员。

[img]180156[/img]

@ 在司马懿大吵大闹的背景下,廷尉要求征召曹彪治罪。因此,根据汉代惩治燕王刘丹的旧例,他派人担任廷尉大红路的诏书,给曹彪印章,严厉谴责他,让他找到自己的出路。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懿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处死楚王曹彪。然而,曹彪显然明白司马懿不会放弃,也就是说,当他离开封地时,自然不会有好的结局。因此,曹彪选择自杀,以免让家人不受牵连。曹彪自杀后,他的妻子和几个儿子被解雇为平民(但他们终于救了自己的命),搬到了平原县。司马懿派人杀害了曹彪手下的官员和监国祭者,犯了知情而不辅正教导的大义。

正元元年(254年),曹芳下诏说:“已故楚王曹彪,背叛国家,依附奸人,自杀,后人被废为平民。虽然他们是自取的,但他们仍然同情他们。国君有容忍包容的器量,是亲近亲人的一种方式。曹彪的世子曹嘉是常山真正的国王。而这很可能是司马师为了笼络人心而采取的手段。也就是说,司马师和司马昭逐渐掌权后,并没有杀死曹魏宗室的力量,而是适当地笼络和利用了曹魏,这成为司马师成功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高平陵变革后,曹魏的整个权力被司马懿家族篡夺,楚王曹彪等人的反抗终究是杯水车薪。


曹彪魏明帝曹睿的叔叔在高平陵变化后会怎么样?曹彪魏明帝曹睿的叔叔在高平陵变化后会怎么样?

,,,,,,,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

  • 曹操不能统一世界的秘密:内部问题让他担心
  • 曹操二十多岁时,从征服黄巾军开始。他认为国家取贼立功是他的愿望。从那以后,他已经快40年了,几乎没有一岁不出征。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