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参观了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也随之而来。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城门,率兵占领武库,并派兵出城守罗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将军职务,占领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的领军职务,占领曹羲营地。
[img]178263[/img]
司马懿还派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说服曹爽,告诉他应尽快归还认罪;他还派曹爽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告诉曹爽,他只是免去了官职,指着洛水发誓。那么,为什么狡猾的司马懿不派别人,而是派不为人知的尹大目劝曹爽呢?,司马懿知道尹大目和曹爽的特殊关系,知道尹大目如果能为他做说客,事情就会有很大的希望。结果尹大目真的劝了曹爽,可以说是狠狠坑了曹爽一把,这也给尹大目造成了终身遗憾。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尹大目的历史记载,西晋历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并没有出现,但在南北朝时期,裴松之为《三国志》注入了《晋书》和《魏末传》中关于尹大目的记载,让后人对这个小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尹大目,从小就是曹家的家奴,身份卑微,地位也很低。但是他和曹爽的关系比较好,曹爽执政的时候,他把尹大目分配成殿中校尉。大家千万不要担任殿中校尉这个职务,殿中校尉平时的职责是领兵侍卫殿内,位于殿中将军、中郎将以下,非重要亲信不能担任。由此可见,曹爽非常信任尹大目,否则也不会让他承担如此重要的责任。
[img]178264[/img]
随着高平陵事件的变化,司马懿不敢轻言必胜,面对曹爽拥有天子和兵权。特别是司马懿听说桓范逃跑后,司马懿也很紧张,生怕曹爽听了桓范的建议,和他抗拒到底。于是,司马懿派了许允、尚书陈泰、尹大目等一群留在洛阳信任曹爽的人,轮流说要降曹爽,甚至在尹大目的面前向洛水赌天发誓。
史书记载:“司马懿谋杀曹爽,趁其出猎起兵。召目至;令蒋济作书,与目持见爽。易分付说:汝与爽厚,可领此任。汝见爽,说我和蒋济指洛水为誓,只是因为兵权,别无他意。尹大目依令而去。少顷,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至。两人说:太傅只是为了将军的权重,但要削减兵权,别无他意。将军可以早早回城。沉默不语。沉默不语。又见殿中校尉尹大目见。目说:太傅指洛水为誓,无他意。这里有蒋太尉书。将军可以削去兵权,早归相府。爽信是良言。由此可见,许允、陈泰的话对曹爽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只有尹大目劝说后,曹爽才做出了投降的最终决定。
高平陵变更后,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阳、丁静、毕轨、李胜、桓范等人被捕入狱,最终被杀三族。从此,曹魏帝国落入司马氏控制之下。尹大目被司马懿视为有功之臣,继续让他在朝廷任职。尹大目对这件事的态度是什么?史书用了六个字“经常报仇”。
[img]178265[/img]
当文钦和无丘俭叛乱时,尹达看到司马师快要死了,于是对司马师说:“文钦并没有反感。现在他被无丘俭逼迫这样做了。我现在去劝说,他肯定会投降。司马师同意他去。于是尹大目急急忙忙地找到文钦,还告诉他司马师快要死了,你们只要再忍耐几天就能成功。但没想到高平陵之后,文钦恨尹大目,大骂他是背信弃义的人,张弓搭箭想射死尹大目。无奈之下,尹大目终于只能哭回去了。从那以后,他在历史上就没有声音了。
曹爽非常信任尹大目,司马懿为什么派他去劝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