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丞相都是权倾朝野的人,有的不能用“一人以下万人以上”来概括,但东吴丞相却是个例外。第二任丞相任职19年,应该算不短吧?然而,他在三国和后世都不是特别有名,这不仅与他没有亲自指挥过大的战斗有关,也与他的不公开有关。在他担任尚书令期间,他被孙权封为乡侯,但他的家人还不知道,足以看出他的行为低调。然而,孙权特别重视这个人。而且看看这个谨慎的丞相有什么特别之处。接下来,让我们带来历史故事。让我们看看!
[img]174970[/img]
吴郡吴县人顾雍,字元叹。成年后担任合肥县长,后来调到娄县、曲同、上虞等地,都有政绩。孙权兼任会稽太守时。不到郡治,而是任命顾雍为郡丞,代表太守的职务。他讨伐入侵强盗,使全县四界稳定,官员归顺他。几年后,他进入幕府担任左司马,孙权担任吴王后。他连续晋升为大理奉常,担任尚书令,封阳遂乡侯。当他第一次被封侯返回官府时,家里的人都不知道,后来听说这件事才感到惊讶。
黄武四年,他从吴县迎回母亲。母亲到达后,孙权来庆祝他们,亲自在大厅里向母亲致敬。朝廷大臣全来聚会,后来王子又来庆祝他们。顾雍为人不喝酒寡言少语,行为适时适宜。孙权曾感叹道:“顾君不开口便罢,一开口就会有道理。“到了宴会快乐的时刻,顾雍左右的人都担心酒后失礼,而顾雍因为就在他面前,所以不敢放纵自己的感情。孙权还说:“顾公在座,让人不开心。依次足以看出顾雍的庄严所显示的威严。今年顾雍改任太常,孙邵去世,接任丞相,总理尚书事务。顾雍经常到民间征求意见。如果有政府应该采用的,他会秘密报告。若被采纳,则归功于皇帝;若不被采纳,则永不泄露。因此,孙权非常重视他。然而,他在朝廷有一些陈述和建议。虽然他的言语态度恭顺,但他坚持的立场原则是正直的。孙权曾经问过朝政的得失,张昭趁机说出了他收集到的所有意见。他认为法律太麻烦,刑罚稍重。应该有所减少。孙权没有回答,回头问顾雍:“你觉得怎么样?顾雍回答说:“我知道的情况和张昭说的一样。因此,孙权与大家商定了监狱诉讼的法律法规,并减轻了刑罚。吕一任中书典校郎期间,被孙权重用,逐渐独占权力,专门赏罚,逐渐发展成诬蔑诽谤大臣,排斥陷害无辜者。顾勇也被告发,因此受到谴责。后来,吕一的罪行披露,他被拘留在法庭上。顾雍去审理此案。吕一作为囚犯来看顾雍,但顾雍和颜悦色问了他的供词。临走时,顾雍对他说:“你心里还想说什么?吕一只是磕头,无话可说。当时,时尚书郎怀叙当面诅咒吕一,顾雍指责怀叙说:“政府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为什么要这样!”
顾勇任职19年,享年76岁,赤乌6年去世。起初,当他的病不严重时,孙权派医生赵泉去看他,然后任命他的小儿子顾济为骑马船长。顾勇听到任命后悲伤地说:“赵泉善于识别生死,我的病肯定不好,所以皇帝想让我亲眼看到顾济的任命。”他死后,孙权穿着丧服哀悼。
后人认为顾雍对尚书郎怀舒的指责是不正确的。虽然他在审问吕一时和颜悦色,确实是长者所做的,但临走时不应该加上这样一句话。如果吕一只说委屈而不说理由,就失去了审理案件的初衷;如果顾雍向皇帝报告他的话,孙权认为这是在为他表达爱意,孙权原谅了他。那么,那些被吕一陷害致死的人不是很悲惨吗?再说怀叙骂他,也没什么不对,怀叙和吕一没有私怨,只是嫉恶如仇。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人的风格,即使面对陷害了他的敌人,他也没有“你终于在我手里”的情况。这也算是一种善良和低调!
除了谨慎和能力,顾勇的工作也应该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最初,孙邵死后,很多人认为总理一定是张赵,但孙权说总理的日常事务太多太杂,我怎么能打扰张赵呢?恐怕是这么说的,还是顾勇也是江东大族,孙权想做一些平衡。
另一本史书还记载了一件事。顾勇的孙子顾谭涉及两宫事件,被政敌全家陷害。有关部门对顾谭定了“大不尊重”罪,应当依法判处死刑。考虑到顾勇,孙权只判了他一个流放。可见孙权对顾勇还是很重情的,至少张昭、鲁肃、鲁迅都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是东吴这个善良低调的人难得的待遇!
顾雍:三国最低调的丞相揭示了他的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