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一个孙子成了西晋的忠臣,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青睐。他们的关系很好。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
[img]160005[/img]
一、济北王
这个人的名字叫曹志。他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他的父亲是著名的陈思王曹植!据史书记载,曹志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年轻时以才华和品格闻名于世。此外,他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夷简大方,骑射兼备”。然而,当时曹魏实行限制宗室的政策,曹志空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
曹植非常欣赏曹志。他曾经说过:“这个保护的主人也是”,并把它当作继承人。232年,曹植死于疾病,曹志继承了他的头衔,并被改名为济北国王。260年,魏主曹尚被杀,司马炎奉命前往叶城,欢迎常道乡公曹宏成为皇帝。曹志晚上拜访了司马炎,两人一见如故,从晚上到白天,“皇帝(指司马炎)和语言,从黄昏到达丹,非常奇怪”。
二、胡城县公
六年后,司马炎成为皇帝,但他并没有杀死曹魏的家族,而是按照惯例降低了他们的头衔,并被任命。曹志的头衔也降低了一级,成为了胡成县的公众。在曹魏统治时期,曹派和曹睿的父子实施了限制家庭的政策。这些家庭成员基本上是政治囚犯,甚至没有人身自由。即使是那些有才华的人也不能出来当官。
司马炎在称帝之初就发了一封诏书,说要任命曹魏宗室的人才。他的第一个任命是曹志。“前济北王曹志纯洁,才高行洁,古博物,为魏宗英,我是嘉之,他的志向是乐平太守。”。但曹志毕竟是曹操的孙子。为了避嫌,他“不以政治为意,日复一日地狩猎,晚上背诵诗和书,用自己的声音自娱自乐”。
[img]160006[/img]
三、得罪皇帝
后来,晋武帝再次发布了一条信息,“藁城公曹志坚持素操,学习通识。他应该在儒林学习。他以英雄为宗教,以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他把曹志调到自己身边,担任皇帝的侍从官。虽然司马炎非常欣赏曹志,但曹志不是一个女仆。结果,他因为书中的直言不讳而冒犯了晋武帝。这与齐王司马攸有关。当时,司马炎计划将司马攸赶往封锁国家。
看到司马攸,曹志想起了父亲曹植,叹了口气:“安有这样的天赋,这样的亲人,不是树本助化,而是远离海角?”晋朝之隆,它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曹志写了一封信来说服他。看完奏折,曹志的堂弟提到:“兄弟们都很认真。一百年后,晋史将被指责邪恶。”晋武帝真的很生气。“曹志还是不知道我的心,情况无处不在!”于是,相关部门逮捕了曹志等人。
四、西晋忠臣
然而,司马炎还不错,只是免去了曹志的官职,“以公还第”,而其他人则受到了惩罚。不久,司马炎又恢复了曹志的职务。之后,曹志的母亲去世了。在葬礼期间,他“死于葬礼,所以他病得很重,喜怒无常”。288年,曹志死于死亡,死于死亡。
曹志虽然是曹植的儿子,曹魏的宗室,但他的名气是西晋忠臣的身份。曹魏时期,曹志和父亲一样,过着压抑的生活,什么也不敢说。改朝换代后,曹志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不怕得罪皇帝。200多年后,梁武帝小燕说:“曹志,魏武帝的孙子,是晋忠臣”。
曹志:他是曹操的孙子,但他成了西晋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