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三国时期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是怎么回事?

三国时期辽东地方割据军阀的公孙渊字文懿。以上问题将在下面逐一公布。

三国(220-280年)是汉晋之间的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朝宰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名“魏”,历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刘备221年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名“吴”,历史上称东吴。三国时期,虽然主要是魏蜀吴三方之间的较量。但实际上,除了魏蜀吴三国,还有公孙渊这一势力。

[img]154584[/img]

公孙渊是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孙子,左将军公孙康的儿子。公孙康去世时,由于子公孙晃、公孙渊等年龄较小,所以大家都推着弟弟孙恭为辽东太守。早在董卓篡夺东汉朝廷大权后,公孙度就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然后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成为汉末群雄之一。公孙渊即位后,先向曹魏称臣,后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所以,问题来了,公孙渊背叛了魏国,自立为燕王,他的信心是什么?

@ 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逼迫叔叔孙恭之位。魏明帝不听刘烨的劝告,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因此,公元228年,公孙渊名义上臣服于曹魏,或可称为曹魏附庸。然而,公孙渊并不满足于向魏国称臣,在他掌权后开始与吴国交往。太和七年(233年),公孙渊试图向吴称臣,以此为外应。孙权打算把公孙渊封为燕王,东吴自丞相顾雍、辅吴将军张昭等都劝孙权,认为公孙渊会输,所以反对孙吴对公孙渊的支持。

然而,张昭等人的见解并没有被孙权采纳。孙权固执己见,派张弥、许晏等,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这么看重自己,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怕曹魏讨伐,又垂涎东吴送来的宝藏。在这种情况下,公孙渊经过一番选择,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曹睿。对孙权来说,这显然是被公孙渊戏弄过一次。

[img]154585[/img]

魏明帝曹睿在公孙渊做出良好举动后,非常高兴,于是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还让他继续担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曹睿派幽州刺史无丘节等人携带书信印章征召公孙渊。听到这个消息,公孙渊立即发兵,在辽隧阻击不丘节,并与之展开激战。看到形势对自己不利,无丘俭退兵。不久之后,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设立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章,给周边游牧民族加封晋爵,促使鲜卑人入侵魏国北方。

而且,公孙渊又称臣于吴,希望得到外援。因此,在我看来,曹魏虽然实力雄厚,但由于以下原因,公孙渊选择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一方面,这是公孙渊刚刚击退魏军的讨伐。公元237年,无丘俭等人率军进攻公孙渊,结果无功而返。在这方面,在我看来,公孙渊很可能认为曹魏没有一个善于战斗的士兵。因此,他逐渐失去了恐惧,选择自力更生为燕王,希望与魏、蜀、吴平起平坐。

另一方面,蜀汉、东吴对曹魏的约束也是公孙渊敢于背叛魏国的重要原因。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孙渊自立为燕王之前,曾五次北伐中原,促使曹魏逐渐在雍凉地区聚集了大量兵马。当然,对曹魏来说,东吴的存在也不容忽视,在淮南等地,曹魏也驻扎了大量兵马,以防东吴进攻。@ 很明显,蜀汉和东吴的存在涉及到曹魏的大部分军队。对曹魏来说,如果只派少量兵力,就很难彻底消灭辽东的公孙渊。

但是,如果征服大量兵马,曹魏就会有防御空虚的问题,这很可能会给蜀汉或东吴一个机会。在公孙渊暂时无法危害曹魏腹地的背景下,曹魏确实没有必要冒险征服辽东。当然,对于公孙渊来说,魏明帝曹睿仍然被低估。作为曹魏历史上非常骄傲甚至自负的皇帝,魏明帝曹睿无疑难以忍受公孙渊的背叛。这自然成为公孙渊最终败亡的重要原因。

[img]154586[/img]

@ 对于公孙渊来说,他的自力更生是燕王,他的信心也是辽东远离中原的地方。如果曹魏想征服自己,他不仅需要调动重兵,还需要面临粮草供应的巨大压力。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睿召回太尉司马懿,命令他率兵4万元攻打公孙渊。在这方面,笔者认为,曹魏拥有40多万兵马,只能派4万兵马攻打公孙渊,这确实表明曹魏、蜀汉、东吴的参与不能投入更多的兵力征服辽东。但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公孙渊来说,这次面对的不是毫丘节俭,而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面对司马懿率领的军队,公孙渊不敢掉以轻心。因此,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佐等率步,骑着1万多人驻守辽隧,在周围挖了20多英里的壕沟。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碰巧当时连日大雨,辽水暴涨了30多天。司马懿的运输船可以直接从辽口到辽隧城。雨一停,司马懿立即在城市周围堆起了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接向城市发射。不久,公孙渊全军崩溃,他和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名骑兵突破东南。公孙渊败退后,司马懿没有放虎归山,而是在后面追赶,终于成功杀死了公孙渊的父子。在此基础上,司马懿成功平定了辽东、带方、乐浪、玄炔等县。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评论道:“度残忍而不节,渊还业以载凶,足覆其族。”@ 在我看来,公孙渊建立的燕国存在时间太短,即只有一年左右。在相关史料中,自然没有资格与魏、蜀、吴相比。


三国时期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是怎么回事?三国时期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是怎么回事?

,,,,,,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

  • 曹操不能统一世界的秘密:内部问题让他担心
  • 曹操二十多岁时,从征服黄巾军开始。他认为国家取贼立功是他的愿望。从那以后,他已经快40年了,几乎没有一岁不出征。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