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三国近百年的历史,人才之争胜于地盘之争。成为大事的人都是因为人才。人才不仅是战争的需要,也在治国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曹操在与楚吴作战后,以微弱的身份与楚吴作战,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对人才的态度不容忽视。
鲍勋(?-226年,字叔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他是汉代司隶校尉鲍宣九世孙,父亲鲍信曾担任济北国相。初平三年(192年),兖州群龙无首,鲍信想到了黄河北岸的曹操,鲍信和州官万潜一起去东郡迎接曹操。兖州之后,曹操才有了创业之本。不幸的是,鲍信随后在战场上被杀,年仅41岁。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追忆鲍信的功绩,封其兄鲍邵为骑都尉、新都亭侯,并命鲍勋为宰相府。丞相先不说权力大小,但绝对是曹操的亲信。
[img]154020[/img]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十七年),曹丕意气风发。他终于击败了他的兄弟曹植,成为了魏国的王子,几年的合法儿子之争结束了。曹操把鲍信的儿子鲍勋当成自己的,然后鲍勋任太子中的普通儿子,陪同曹丕。后来,他转任黄门侍郎,不久成为魏郡西部都尉。有一次,郭女王的弟弟犯法,按法砍头弃市,却知道他气焰十分嚣张。鲍勋廉洁节操,性格出名。虽然曹丕当时多次给鲍勋写亲笔信,但他希望自己能私下抬起高贵的手。他仍然把所有的罪证都呈现给朝廷,这加深了曹丕对他的不满和怨恨。
建康元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魏王。在陈群、司马懿等人的推荐下,鲍勋担任皇史中城。黄初六年,曹丕想征求孙吴的意见,并邀请大臣们进行讨论。听了这话,鲍勋当面提出建议。曹丕觉得鲍勋让自己很丢脸,然后降职了。
[img]154021[/img]
第二年,曹丕亲征孙吴,劳民伤财,只能无功而归。回到洛阳后,曹丕下令杀死鲍勋。鲍勋被处死后20天,曹丕去世。
曹魏官员鲍勋的形象是什么?最后为什么会被曹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