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谛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谛是什么?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宋代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写过一首《劝学诗》。一般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读书做官,但事实上,宋真宗写这首诗不仅是为了有更多的学者,也是为了有另一个深刻的含义。

[img]151272[/img]

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一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表现在宋朝和明末。创始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宋朝第一任首相赵普。

赵匡胤曾向赵普询问对策。赵普坦言:“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并给出了解决办法:“只夺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因此,在赵匡胤询问计划的那一年,就有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从宋初的情况来看,这种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大家都知道唐末乱世是怎么来的,虽然后来有些矫枉过正。赵匡胤本人也是黄袍加身的领军武将。为了防止有人模仿,他自然同意赵普的建议。

从宋代后来的情况来看,皇权和士大夫集团共同制定和遵守的“以文抑武”规则被严格执行,将军集团被彻底压制。相应地,文官士大夫如火如荼,与皇权分享世界。

赵匡胤的初衷是防止皇权受到武将的威胁,但不仅武将可以承受威胁,尤其是宋初。文官集团也对皇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更加隐蔽。文官集团不需要改朝换代,但他们比任何人都更能压制皇权。

唐末乱世,甚至在以前的朝代,世家大族比武将更好。他们是真正掌握资源的主要社会组成部分,宋初的文官集团实际上来自唐末延续下来的世家大族。

宋朝虽然用科举、废奴等措施压制世家大族的复兴,用重商的手段吸引世家大族忽视土地,但效果需要时间,培养贫困家庭和平民官员也需要时间。

宋初,治国还是要靠世家大族的官员。就“以文抑武”的初始参与者赵普而言,他是一个官宦家庭。他不仅提高了文官的地位,也提高了世家大族的地位。

当世家占据朝廷大部分地位时,即使都是文官,赵普所说的“君弱臣强”也会出现,即使赵匡胤重视科举等措施,宋初也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宋初90%的学者或学者仍然出现在家庭中,这是由教育条件形成的。当时,阅读仍然是一种奢侈品,活字印刷也没有出现。如果你想培养学者,你不能没有钱。

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笔、墨、纸、砚、书,包括十年寒窗的生活费用。赵宋皇室抑制了将军,但如果他们不想把贫困家庭和平民的孩子拉进局里,皇权可能会再次被世家压制。

当然,皇权最有效的利用手段是科举考试。与贫困家庭和平民学者混合沙子,使他们的数量超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即使他们是平的,他们也可以有效地限制以世界各地为主的文官集团。

然而,事情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从宋太祖赵匡胤执政期间的十几个或二十个进士,到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期间的几百个进士。

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贫困家庭和平民的参与仍然太少。与家庭背景的学者相比,这个比例还不够。我该怎么办?皇权非常焦虑,但阅读成本就在那里,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

[img]151273[/img]

直到宋真宗赵恒执政,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从激发贫困家庭和平民的欲望开始,吸引他们学习和参加科举考试。为此,宋真宗发表了自己的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有千田粟。

安居不需要架高堂,书中有自己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如簇。

莫恨无良媒,书中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书。

这首《劝学诗》在宋代几乎为人所知。诗中描述的田宅、豪车、美女等物品对世家大族没有吸引力,所以他们并不缺少这一点,但对贫困家庭和平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读这首诗还种什么田?

这首诗的制作和推广是宋真宗发布的大杀手,当他发现朝廷的文官集团仍然是大多数来自家庭的学者时,他被用来吸引贫困家庭和平民的孩子学习和参加科举考试。

正是在这首诗的鼓励下,大量贫困家庭和平民的孩子开始学习,他们的父母愿意节俭地支持他们。虽然他们出头读书的可能性仍然小于世家大族,但蚁多咬死不是吗?

类似的诗,与宋真宗的《劝学诗》相得益彰,是后来神童王洙写的《神童诗》。有些诗的鼓励意义,加上《劝学诗》的诱惑,是完美的搭配,比如: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把相本无种,男人当自强。

什么是田舍郎?是指农村农民。虽然世家有很多土地,但他们雇佣了房客。只有贫困家庭和平民的孩子才是田舍郎。在“无种”的鼓励下,贫困家庭和平民的孩子能不受鼓励吗?

宋朝以来,来自贫困家庭和平民的官员数量逐渐增加,不是降低学习成本,也不是改善科举制度。毕竟,科举制度是严格的,贫困家庭和平民也需要负担得起或坚持阅读。

虽然宋仁宗时期出现了活字印刷术,但宋代并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在宋代,学习成本的降低是有限的。真正让贫困家庭和平民积极学习和参加科举考试的是,比如《劝学诗》、这些鼓舞人心的诗歌《神童诗》。

事实上,宋真宗用洗脑宣传手段实现目标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方式。当然,实际效果很好。然而,尽管宋朝的家族和将军一样,但他们逐渐受到抑制。然而,包括贫困家庭和平民在内的新士大夫集团也团结起来压制皇权,这是宋真宗无法解决的问题。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谛是什么?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谛是什么?

,,,,,

  • 岳飞生平事迹介绍:岳飞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