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分封制的故事,周朝因分封制而被摧毁,但分封制在后世屡见不鲜。为什么不吸取教训?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它在西周正式形成,并成为一种正式的政治制度。周初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朝的统治。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将王室、英雄和先辈的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王子,建立王子国家。诸侯王的主要义务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贡献财物;派兵与周王作战。陆、齐、燕、卫、宋、晋等重要诸侯国有先后分封。分封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领土。
[img]335430[/img]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稳定了商朝灭亡后的混乱局面。然而,在西周末,随着周天子在其他诸侯心中地位的下降,周天子在世界上的共同主导地位开始动摇,分封制的弊端开始显现。春秋时期,周天子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其实没有诸侯再听他的话了。相反,周天子不得不屈服于一个强大的诸侯,才能活下去。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表明,分封制将对中央集权产生离心影响。但在后来的王朝中,有许多王朝继续实施分封制。为什么?今天,让我们从三个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王朝进行讨论。
[img]335431[/img]
@ 汉朝建国时建立了分封制,分封了七位不同姓氏的王子。这主要是因为刘邦在建国初期政局不稳定。为了稳定那些强大的将军,他们不得不被分封。后来,刘邦把他们一一摧毁,重新封了七位同姓王,并立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的誓言。这一分封实际上是指秦朝在农民大起义浪潮中迅速崩溃的原因。刘邦认为,当有人起义时,分封诸侯王可以避免中央政府的孤立。
@ 西晋分封诸侯。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将宗室分封到各地担任诸侯王,这次分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吸取曹魏灭亡的教训。司马炎认为,曹魏之被司马氏轻易夺取政权,主要是因为诸侯王没有被分封为外援。第二,为了抑制当时门阀士族的势力。西晋时期,门阀士族已成为一股能与皇权抗衡的力量,如果不分封,门阀士族的势力很可能会出现威胁皇权的情况。
[img]335432[/img]
@ 明初的分封。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分封诸王,主要是为了遏制北方蒙元残余势力的入侵。当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入侵时,如果边疆没有绝对权力的人,就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这就是朱元璋分封的意义所在。
@ 纵观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王朝,不难发现分封制的出现始终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虽然分封制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作为暂时的权宜之计,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仍然有很大的市场。
周朝灭亡是因为分封制 为什么后人会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