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即汉朝昭烈帝,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他为先主。
刘备和公孙赞拜卢植为师学习,然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攻打董卓等活动,依附曹操、袁绍、刘彪等诸侯。赤壁战争结束后,刘备先后赢得荆州、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关羽被杀后,刘备不听大臣们的劝阻,对吴国发动了战争。结果,他击败了夷陵。223年,他死于白帝城。他死于昭烈皇帝,寺庙里的烈祖葬在惠陵。
为政举措
邮驿建设
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当时四川交通落后,山路居多。刘备、丞相诸葛亮为四川邮政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备建汉后,为对付北方曹魏,在汉中建立了北伐军事基地。四川与汉中之间开辟了四条主要道路,即著名的子午道、唐罗道、褒斜道、金牛道。蜀汉还在汉中设立了重要的军事关口白水关。白水关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楼。为保证邮驿的正常运行,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400里设置了一系列亭障馆。在与东吴交界的荆州地区,关羽将军也在沿江设立了军事通信“斥后”,烽火台从后面一直到襄樊前线。
[img]149781[/img]
蜀汉与北方魏与东方吴之间有通信往来。史书记载:名人许靖在蜀汉任太傅后,与过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国大臣华欣、王朗等不断有书信往来,“申陈旧好”。《三国志》引用了王朗写给许靖的一封信,称“前夏有书但未达,今重有书,并向前提问”。魏国的其他大臣和蜀汉的一些大臣也经常互相交流。陈群,魏国官至尚书仆,曾给诸葛亮写信,询问蜀汉尚书刘巴的消息。蜀汉与吴国的友好书信往来较多,陈震出使吴国时曾与吴国关将谈过此事。 诸葛亮和他的兄弟诸葛瑾、将军鲁迅经常有书信交流。
蜀汉邮政的特点是几乎没有汽车传输。大多数邮政服务都是由驿马传输的,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被称为“驿站人”。这可能是因为蜀国位于西南部,大部分是偏远山区,道路不整洁。
制定蜀科
蜀科是蜀汉的法律。刘备第一次进川时,百废待兴,是许慈、胡潜、孟光、来敏典掌旧文、草创制度的命运。平定益州后,我们开始制定法律。据《三国志》记载,参与蜀科制定的有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燕五人。 蜀科的具体内容已经丢失,但据诸葛亮传记,蜀汉虽然执法严重,但公平公正,人民无怨无悔。
刘备批评了刘表和刘章的大赦制度,诸葛亮也指出了刘章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他认为,刘璋实施的所谓德政,就是用小恩小惠来拉拢人,哟美丽的高位尊重臣下,违法,积累重量,难以回报,而法律的威严,法律的实施就会感恩,以爵位管辖人民,爵位的增加就会知道荣耀,荣誉和恩典共同应用,从上到下都会有一定的进退,这是国家治理的关键。 不但包含了法家认为法治优于德治的观念,也体现了法家理论建立的基础——性恶论。
刘备诸葛亮治国是法、礼、威、德并行,强调“训章明法”、以法为体,以公平客观原则,以德为本,以教育为本。以商鞅之法,却不迷信其权威主义,取其理法,结合儒家教化,将行法与教化融为一体。经过这样的“法治创新”运动,蜀汉政权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官治逐渐清明。而且蜀汉后期,执政费祎 大司农孟光多次大赦,引用诸葛亮和刘备的故事强烈谴责费祎。
[img]149782[/img]
后世纪念
惠陵
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正殿西侧。史称惠陵。据史料记载,三年四月,刘备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今重庆奉节县),五月子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后主从诸葛亮的意思,先后将甘、吴夫人合葬在这里。 墓地拔地而起,呈圆形,高12米,周长180米,占地3亩,形若小丘。墓中树木参差,古柏森森。陵墓建筑由墙壁、栅栏门、神道、卧室等组成。照壁长10米,高5米,中间镶嵌菱形石雕。
三义宫
三义宫俗称楼桑庙,位于涿州市松林店镇楼桑庙村建筑东北角。据记载,唐乾宁四年(897年)重建,金、元、明都重建。总面积2.7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原山门、马神殿、正殿、后殿等。“文革”期间,大部分建筑被拆除,只有一座山门和一座明正德碑。山门为砖石结构,单檐歇山三间,深一间,东西长12.8米,南北宽10.07米,高6.7米。券门三洞。石匾嵌在主券门顶部,额题“智建三义宫”。
刘备陵墓的特点是什么?他在位期间的政治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