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开元盛世,使唐朝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到8000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分离,宦官专权,国力逐渐下降。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崔丹(未知生卒年)是唐朝官员,在唐文宗和唐武宗兄弟年间担任宰相。
[img]146647[/img]
家庭背景
崔丹出生在清河(今河北邢台)崔的一间小房子里。他的祖先声称是春秋时期齐国医生崔的后代。崔丹的祖先可以参加汉朝、刘宋、北魏和唐朝的考试,包括崔燕。崔丹的祖父崔吉曾担任王子的官员,他的父亲崔吉担任皇家历史中城。
崔丹至少有七个兄弟:他的兄弟崔、崔、崔、崔、崔、崔、崔。在兄弟中,崔是最著名的,他的事迹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很多记载;其中六兄弟在唐政府中处于较高的地位。
历任要职
《旧唐书》和《新唐书》描述了崔丹的早期经历。两人都说他考上了进士。《旧唐书》说他曾监视过御史和考功郎中。829年,唐文宗在位,当时考功郎中的崔丹被任命为翰林学士,随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他是中书省的中级官员。832年,他不再担任翰林学士。《新唐书》说,他中进士后任渭南尉,多次晋升后任刑部郎中。随后,他在前宰相西川(今成都首府)节度使杜元颖担任副节度使,随后被召回长安任工部侍郎、吉贤殿翰林学士。《旧唐书》称,他在834年被任命为礼部尚书。
新旧唐书对崔丹仕途的描述差别不大。根据旧唐书,他随后担任兵部侍郎,负责东都洛阳的选官。当文宗召集群臣讨论选官标准时,他问崔丹如何处理不合格候选人。崔丹说,他会把这些人送到边疆,文宗不同意,认为这是边疆人民的痛苦。但他还是任命崔丹为吏部侍郎。837年,崔丹离开长安,任宣涉(今安徽宣城首府)观察使宣州刺史。839年,他又被召回长安,任太常卿。
[img]146648[/img]
拜为宰相
839年秋,太常卿任命的崔丹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上相当于宰相。随后他又担任中书侍郎,授银青光禄大夫荣衔。840年,文宗去世,他的弟弟唐武宗继位,首相杨思福和李觉被解雇。李德裕被任命为首席首相,崔丹的首相地位保持不变。据说李德裕和崔兄弟有着长期的友谊。841年,武宗认定杨嗣复、李觉不想继位,想处决他们。在杜甫的建议下,李德裕与崔丹等宰相陈夷行、崔巩一起介入,武宗饶过了杨、李的生命,改为流放到离京城很远的地方。
卒于任上
841年底,崔丹离开长安担任西川节度使。继位后,武宗的叔叔唐宣宗任淮南(今扬州首府)节度使,授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卒于淮南任。
崔丹简介:唐代众多宰相之一,出身清河崔氏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