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一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唐玄宗即位后,创造了开元盛世,使唐朝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到8000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分离,宦官专权,国力逐渐下降。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魏执谊(生卒年未知),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
魏执谊出生于京兆韦氏龙门公房,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南宫郎、吏部郎中,并与顺宗宠臣王叔文交好。
永贞元年(805年),魏被王叔文推荐为宰相,先担任尚书右丞、同平章事,再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协助王叔文实施永贞创新。宪宗继位后,王叔文集团被贬,魏被贬为崖州司马,历史上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魏最终死于崖州。
[img]146630[/img]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魏志毅从小就很聪明,很有才华。后来,他被录取为进士,并被授予右捡遗。20多岁时,他进入翰林学院担任翰林学士,深受唐德宗的青睐。他经常和唐德宗一起唱诗,和裴延龄、韦渠牟一起进出禁宫当顾问。母亲去世后离开,期满后起复为南宫郎。
升任宰相
唐德宗贞元末,翰林待诏王叔文受到王子李念的赏识,参与了东宫事务的处理。他秘密结交了想快速晋升的知名人士,并与魏志毅、陆质、吕温、李景俭、韩烨、韩泰、陈健、刘宗元、刘禹锡等十多人结交了生死之交。
贞元十九年(803年),左补阙张正一因上疏论事被唐德宗召见。与张正一起工作的王仲舒、魏成季、刘伯刍、裴奕、常仲茹、吕洞等人,友谊很好,都到他府道贺。王叔文怀疑张正一等人在谋自己,于是让魏执谊上演德宗,诬陷他们结党营私。唐德宗命金五卫探察,得知他们经常来来往往,便将韦成季等人全部贬官。当时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
永贞元年(805年),唐德宗去世。李念继位为唐顺宗,但由于病情严重,无法管理政治。王叔文坐在翰林院,掌握政治,并介绍魏执谊为宰相,要求他在外庭执行决定。魏执谊时任朝议郎、官员郎中、骑都尉,被提升为尚书左城、同平章事,并获得紫衣、金鱼袋。
三月,魏执谊又改为中书侍郎。
魏执友拜相后,坐在中书省,负责执行王叔文的决定。当时,唐顺宗卧病在内宫。如果有旨意,他需要通过服侍左右的宠妃牛昭容和宦官李忠言传递给王宝,然后由王宝传递给王叔文,最后交给魏执谊。如果官员有任何问题,他们也需要一旦魏执友、王叔文、王宝、李忠言和牛昭容传达给唐顺宗。
贬死崖州
魏志毅虽然因为王叔文的晋升而崇拜对方,但在舆论的压力下,他经常持有异议,在处理宣涉巡官羊士谔和剑南支度副使刘辟的问题上与王叔文存在分歧。他想掩饰自己对王叔文行为的依恋,但后来他总是派人向王叔文道歉:“我不敢违反协议,只是想帮你实现目标!”王叔文拒绝相信,所以他怀恨在心,他们逐渐抱怨。
同年8月,唐宪宗继位,尊唐顺宗为太上皇。王皮和王叔文都被贬出首都。魏志毅一开始并没有被贬低,因为他和王叔文有分歧,是首相杜黄尚的女婿,但他也失去了原来的权力。他知道灾难即将来临。虽然他仍然在同一个阶段,但他经常感到不安,所以他的呼吸快要死了。即使他听到行人的脚步声,他也会感到恐慌。11月,魏志毅被贬为崖州司马。
魏执友最终在崖州贬所病逝,具体时间不详。
[img]146631[/img]
主要成就
魏执友曾协助王叔文实施永贞创新。
永贞创新是唐顺宗永贞时期官僚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消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废除宫市五坊使、取消崇拜、打击贪官、打击宦官、抑制藩镇。
永贞元年(805年)8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人联合西川节使魏皋、荆南节使裴军、河东节使严彩,迫使唐顺宗禅位于王子李春。永贞创新失败,共146天。改革派主要人物王皮、王叔文、魏志毅、韩泰、陈建、刘宗元、刘禹锡、韩烨、凌准、程异被贬。
人物评价
韩愈:执谊,进士对策高等,突迁拾遗,年二十多岁入翰林,巧慧便辟,媚幸于德宗,而性贪贼。
刘:执谊,叔文,乘时多远,欲调运六合,考虑万多;刘、刘诸生,逐臭市利,何狂妄之甚!
王夫之:王皮、王叔文以邪名古今,二韩、刘、刘一时选择。魏执谊有清望,一为所引,不能复列在士类。恶声一播,史氏极其贬义。
个人作品
《全唐文》有三篇文章:《市骏骨赋》、《与善见禅师帖》、《翰林院故事记》。 《唐文拾遗》补录了一篇文章:《请令修写官各写日历》。
魏执谊简介:唐代众多宰相之一,曾协助王叔文实施永贞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