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宋代经济文化教育相当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整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快来看看。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恨,何时灭。驾驶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雄心勃勃地吃胡虏肉,笑着喝匈奴血。等待从头开始,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其中,靖康耻,自然指的是北宋末年靖康的变化。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两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占北宋都城汴梁,俘虏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实际上有能力抵抗金军。特别是本文中提到的李刚是一名文官,但他几乎用自己的力量与北宋一起拯救了开封。不幸的是,在北宋末年的朝廷中,能人李刚多次被排除在外。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他一直被重用,北宋就很难灭亡。
一
@ 李刚(1083年7月27日至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名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邵武历史上有两个宰相和七个兵部。
271位进士,李纲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元112年,当皇帝宋徽宗在位时,李纲登上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对于太常少卿的官职,掌礼乐、郊庙和国家。这显然是李纲的小用途。
宣和七年(1125年)冬季,金国两路大军进攻北宋,完颜宗望率领东路军直接进攻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恐慌的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将皇帝的王子赵桓号召世界与金国抗衡。宋徽宗同意了这一建议。宋钦宗赵桓即位后,自然要封赏帮助自己提前登基称帝的李纲,于是将李纲升为尚书右丞,这位官职相当于右丞相一职。
[img]144290[/img]
二
在北宋生存之际,出身文官的李纲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北宋都城开封的防御。在此基础上,李纲做好了开封市的防御工作,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被李纲击退后,金国主教练看到开封难以强攻,转而实施诱降之计。面对金国的诱降之计,李纲坚决抗击金国,像后来的岳飞一样,被朝廷百官孤立。因此,李纲被宋钦宗罢官。
李刚被罢免的消息传开后,开封的士兵和人民都很生气。他知道是谁指挥并击退了金国军队。因此,在开封士兵和人民的压力下,宋钦宗只能收回自己的生命,李刚又被使用了。得知这一消息后,严宗望无法突破开封。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后,于1126年2月撤军。
三
因此,很明显,只要北宋上下齐心协力,完全有能力抵御金军的进攻。就像战国时期的山东六国一样,并不是真的打不过秦国,而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鬼魂,互相拆台,让秦国得到渔翁的利益。就李纲而言,金军撤退后,不但没有重用,反而被排除在河东、河北宣抚使之外。当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时,宋朝朝廷仍处处限制他。
于是,在愤怒和无奈之下,李刚被迫于靖康元年(1126年)9月辞职,这给了他的对手口口相传,并将其贬至贵州(今重庆奉节)。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又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对此,在笔者看来,金国大军卷土重来,当然是贪图开封的财富,当然,这也与李纲被调走有关。也就是说,北宋自毁长城,金国不能“君子成人之美”。
[img]144291[/img]
四
@ 宋钦宗在被俘前夕终于想到了李纲,立即下令任命他资政殿大学士,领取开封府事,但无济于事。当北宋灭亡,即被金军攻破城市时,远离长江流域的李纲自然是鞭长莫及的。此后,宋高宗赵构即位初期,曾任命李纲为宰相。在此基础上,李纲进行了一次创新,仅一个月就看到了结果,两个月后又被罢免了。
此后,李纲跌宕起伏,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至于李纲对抗金大计的疏陈诉,也没有被皇帝宋高宗赵构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李纲带着无尽的遗憾去世,追求少师。当然,作为一名著名的抗金运动员,李刚毕竟取得了美好的结局。对于著名的岳飞来说,他被宋高宗和秦桧冤枉杀害,靖康的耻辱最终“还没有雪”。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李纲是谁?他一生有什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