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骑将军张和后将军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在襄樊战役中投降关羽,@ 这严重损害了它的个人印象。换句话说,很多人提到武将于禁,往往会给出负面和负面的评价。然而,从禁令的一生来看,它确实是一个著名的将军。
[img]143550[/img]
更重要的是,和关羽一样,于禁也有“假战斧”的权力。于禁带领军队严肃而庄严,战斗中缴获的财产从未隐藏过,因此受到曹操的高度重视。他是曹操手下唯一一位姓将军的假战斧。也就是说,在曹魏的五位将军中,只有于禁一人假战斧,其他人没有这种权力。为什么张辽和其他人不能“假战斧”?
一
@ 什么是“假战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假战斧可以代表君主对外征伐,行使君主的权力,杀死犯法将军,不需要请示,可以先斩后奏。此外,对于假日将军和假战斧将军,他们也可以杀死他们。例如,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被授予“假日”的权力。理论上,在禁止“假战斧”的祝福下,他可以杀死张辽和其他人。
@ 如果你不是一个能力强、信任君主的人,你自然不会得到“假战斧”。这正是禁令的条件。一方面,黄巾起义在中平第一年(184年)爆发。于禁由泰山县同乡鲍信招募,参与对黄巾军的讨伐。当时,鲍信和曹操是最好的朋友,于禁认识曹操。@ 于禁和曹操的相识时间自然早于其他武将。
[img]143551[/img]
二
鲍信三年(192年)为救曹操而死,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众所周知,爱屋及乌是一种比较心理。鲍信为了救曹操而死,所以曹操自然要善待一路跟随鲍信的于禁。后来,和曹魏五子良将军中的其他几个人一样,于禁开始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一种功劳,成为曹操禁止“假战斧”的直接原因。
东汉末年,朱玲是曹操手下的将军,掌握了一定的兵权。不知道为什么,曹操很讨厌朱玲,想夺取他的兵权。然而,曹操担心夺取他的兵权可能会导致叛乱。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于禁自然要解决曹操的问题。因此,公元215年左右,曹操被派去禁止数十次骑行,并将军队带到朱玲营地。没有人敢动朱玲和他的部队。
三
因此,凭借数十匹骑马,于禁直接在数万人的军营中夺取了朱玲的兵权。没有人敢反抗朱玲及其下属对于禁的威望。从那以后,曹操让朱玲为了禁令而震惊。一年后,也就是公元216年,于禁正式迁为左将军。@ 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威望,于禁获得了“假战斧”的大权。
另一方面,在曹魏的五位将军中,张辽和其他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曹操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其中,就张辽而言,他的军事能力实际上并不逊色于禁令。然而,张辽曾经跟随吕布,也就是一名将军。虽然曹操只有才华,但他的下属仍然鄙视将军。在此基础上,如果张辽再次授予“假战斧”的权力,很可能会加剧曹魏士兵之间的矛盾。
[img]143552[/img]
四
@ 徐晃(?-227年,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字公明。曹魏名将三国时期。徐晃原本是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张合(?-二三十一年,字易,河间人。张合作为袁绍的手下,在官渡战役中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官拜偏将军。因此,对于徐晃和张合这两位武将来说,曹魏也是降将。当然,即使降将,曹操也已经重用了张合和徐晃,只是和于禁差在了“假战斧”上。
然而,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乐进实际上有资格授予“假战斧”。东汉末年,乐进没有跟随其他主人,也就是说,他一直跟随曹操。乐进从征孙权,在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获得假期。也就是说,乐进离“假战”只有一步之遥。在我看来,只能说曹操比乐进更欣赏于禁,更看好他。@ 于禁投降关羽后,曹操叹了口气:于禁已经认识我30年了,如何面对危险,反而不如庞德!
谁能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使用假战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