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仓:关羽的左膀右臂,最终结果如何?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蜀国第一位将军关羽是三国时期最受欢迎的英雄之一。特别是清朝以后,关羽的“个人设计”更符合儒家忠诚的概念,所以他走上了神化的道路。这样,关羽不仅被称为“武术圣人”,而且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寺庙——关帝寺。
值得一提的是,周仓。在民间故事和《三国演义》中,周仓的事迹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到后人的称赞。但有趣的是,周仓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没有出现在历史书记载中。这样一位在关羽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将军真的只是后人编造的吗?如果你想解决这个问题,你不妨看看民间故事中的周仓:
[img]136474[/img]
从这段经历中,不难看出周仓的一个身份,那就是他应该作为部曲跟随关羽。所谓部曲,就是将军的私兵,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不被史料记载。除非像魏延一样,“部曲中的骄傲”,否则刘备会欣赏他勇敢的战斗。后来,他扭转了自己的生活,成为了著名的蜀国将军。但即便如此,魏延在史料中的部曲经历也一言不发。
当然,这并不能有效地证明周仓的存在。另一个例子是:关羽和周仓的故事已经记录在南宋的书《容斋散文》中;周仓已经存在于宋朝建立的关帝庙里。因此,不难发现,早在《三国演义》成立之前,周仓的形象就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话不到底,有人说:‘夫土人,德所在耳,何必有!’严肃而深刻。”这份史料发生在建安20年(215年)前后。鲁肃来看关羽,希望后者能回荆州。宴会上突然说话的人很可能是周仓。
刘备借荆州,确实出现在正史上。但很明显,关羽不想归还。于是他的心腹周仓及时发出声音,代表关羽传达了自己的意思。然后关羽说:“人们怎么知道这个国家?”,把周仓赶了出去。主仆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就搪塞回荆州。
当时,关羽独自参加了会议,周仓特别为他举起了刀。因此,有资格站在关羽身后的也应该是周仓。结合上述关帝寺,周仓很可能是历史上真实的。为什么他没有出现在历史记录中,事实上,也有一定的原因:
@ 蜀国没有历史官员,导致蜀国缺乏大量历史资料。即使陈寿是蜀国官员,他也没有收集太多相关的历史资料。因此,蜀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大臣,如陈志和董阙,只是在《三国志》中潦草地带来了他们。
@ 周仓出身不高。蜀国一些重要的文武大臣的记载并不多,更不用说周仓的“部曲”了。就像刘备的心腹陈来一样,他也没有自己的传记,只是在各种历史资料中散布。陈寿的历史一直“珍惜文字如金”,他绝对不会包括周仓。
周仓之所以能被人们记住,是因为他的个人形象符合他们的审美追求。此外,《三国演义》非常善于宣传英雄主义精神,并试图将三国的总体趋势归咎于少数人,关羽被重点描述。同时,为了衬托关羽的形象,罗贯中当然不吝啬于二次创作周仓。
随着《三国演义》的成功,历史上的小人物周仓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家熟悉和赞美的英雄。如今,周仓的形象仍然存在于广州和香港的关帝庙。
周仓:关羽的左膀右臂,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