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在不断发展。让我们把历史的迷雾带走,回到剑影时代,看看蜀汉将军费祎被刺杀的故事。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汉将军费祎在汉寿主持了年首(春节)大会。当时费祎刚开府不久,人们就遇到了喜事,性格洒脱,忍不住喝醉了。席间,魏降人郭修突然发难,借敬酒的机会刺杀了费祎。当大家回来的时候,费祎已经倒在血泊中,当场气绝。
郭修也是谁?据史料记载,他原来是魏凉州西平人,官至中郎将。延熙十三年(250年),姜维出兵陇右,与羌人一起攻打魏西平郡。虽然他不能破城,但他俘获了郭修等人。
由于蜀国人才匮乏,为了鼓励更多中原人投降,姜伟、王平、夏侯霸等将军被重用。郭修降蜀后,刘禅也没有亏待他。短短三年,郭修就任左将军,成为蜀汉高级将领之一。
那郭修为什么要暗杀费祎,他是被指使,还是自发?假如是被指使,谁是幕后指使?
[img]134394[/img]
姜维是幕后的使者吗?
@ 姜维从西平带回郭修,@ 姜维有嫌疑。
@ 当时,姜伟和费毅在北伐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姜伟依靠自己的才华和武术,熟悉西凉的习俗,想吸引羌族和胡族作为翅膀,开始北伐,以实现诸葛亮的遗愿。
然而,费毅认为伐魏应该留给子孙后代解决。他说:“我等不及总理了。总理还是不能定中夏。此外,我等不及了!最好保护国家,治理人民,保卫国家。例如,如果你有功绩,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没有任何希望。如果你没有野心,你会后悔的。”。
虽然姜维和费祎一起记录书事,但费祎的职务是将军,比姜维高一级,军权掌握在费祎手中。因此,每当姜维想兴军北伐时,都会受到费祎的制裁,使姜维率领的军队不超过1万人,这让姜维非常恼火。
第三,费祎被刺死后,姜维是最大的受益者。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提升为将军,成为蜀汉军队的领导人。此后,姜维放开手脚主持北伐。
然而,上述原因并不足以证明姜伟是幕后的信使。
@ 不管姜维有多愚蠢,除非他不知道这个人是杀手,否则他都不会愚蠢到亲自把杀手带回来。
@ 姜维和费祎之间的矛盾只是个人观点不同,不涉及根本利益冲突,完全没有必要把对方置于死地。
[img]134395[/img]
第三,曹操将汉中人口内迁,导致蜀汉人口不足,@ 将魏国人口迁至汉中是北伐的常规操作,如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曾拔西县1000多家返回汉中。
@ 姜维没有摆脱费祎的动机,如果郭修是他要找的杀手,他应该避嫌,而不是亲自把杀手带回蜀国。@ 姜维不是幕后暗杀费祎的指使者。
既然郭修刺杀费祎不是姜维指示的,他是魏国派来的杀手吗?
曹魏派来的杀手郭修吗?
修于广坐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过介子,可谓杀人成仁,释生取义者——《三国志三少帝纪》
郭修成功暗杀费祎后,曹魏称赞他,将他与聂政、傅介子相提并论。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侠客。为了报答韩医生严仲子的恩情,他独自暗杀了韩相侠的疲劳。为了避免给别人带来麻烦,他剥下面皮,挖出眼睛,自杀了。
傅介子是西汉大臣。他发现楼兰和龟兹反复无常,于是自愿暗杀楼兰王,并成功将楼兰王带回首都。
曹芳大张旗鼓地称赞郭修,言下之意很明显,那就是告诉天下人,郭修是他派去刺杀费祎的。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裴松之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裴松之认为刘禅是“世界之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费毅的才华并不特别突出。他们的生存不会影响蜀国的“兴衰”。因此,曹魏没有必要派刺客来刺杀他们。
此外,郭修是姜维在战斗中俘虏的,属于被动入蜀。如果他是魏派来的刺客,他应该像马茂一样以欺诈的方式入蜀。
@ 曹魏派出的刺客郭修不是。
既然郭修不是曹魏的刺客,为什么要放弃高官厚禄,主动求死?
[img]134396[/img]
郭修刺杀了费祎的动机
郭修到达蜀国后,短短三年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他亲自毁掉了一切,杀死了自己的生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陈仓守将郝昭所说的话,也许能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趁曹休在石亭惨败,关中兵力空虚,再次出兵北伐,包围陈仓。当时陈仓只有1000多名守军,所以诸葛亮派人游说守军郝昭投降。郝昭拒绝投降,理由是他必须遵守“魏家科法”。
魏家科法,卿练也;我是人,卿所知——《三国志·明帝纪》引用魏略
质子制度是“魏家科法”的内容之一。当时,曹操吸取了张绣的痛苦教训,完善了质子制度,规定边防将领的家人必须搬到叶城,放在曹操的眼皮下。
郭秀也是曹魏的边防将军。毫无疑问,他的家人也在叶城。如果他真的向蜀国投降,他的家人只会死。然而,选择刺杀费毅,虽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可以拯救叶城的家人,也可以作为家人加入晋爵的筹码。
最后,郭修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家人。
@ 郭修刺杀费祎的动机是为了避免在叶城的家人受到伤害,同时尽可能让家人过得更好。
结语
由于人才匮乏,蜀国从未对来降的魏将领实行质子制度,给了郭修一个机会。这是郭修成功暗杀费祎的决定性因素。
蜀汉将军费祎被刺杀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