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卫宣公:卫国第15任国君,他在位时的卫国是什么?

公子晋早年在邢国作人质。公元前719年,公子晋另一兄弟公子州号召杀害卫桓公,自立为君。石平定州诉之乱后,从邢国迎公子晋回国即位,是为卫宣公。卫宣公在位时,多次与郑、Xi等国发生战争;他曾在齐的调解下与宋国讲和,并在蒲地与齐会谈;同齐、郑、宋在恶曹举行联盟。公元前700年,卫宣公去世,王子朔继位为卫惠公。

人物生平

拥立继位

魏宣公,姬姓,魏氏,名晋,是魏庄公的儿子,继位前被称为公子晋。魏庄公死于23年(鲁惠公34年,公元前735年),他的哥哥王子继位为魏桓公。

卫桓公十六年(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公子晋的另一个兄弟公子州号召从卫国逃离的流民袭击杀害卫桓公,自立为君,历史上被称为卫前废公。

卫国人因为卫前废公杀了卫桓公,喜欢打仗,不支持他。同年9月,卫国大臣石头和陈桓公杀死了卫前废公。12月,石头为了卫宣公,将公子晋从邢国迎回卫国,并设立了公子晋继位。

[img]130985[/img]

征战会盟

郑国军队在卫宣公元年(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4月入侵卫国郊区。卫国人带领南燕国军队进攻郑国,郑国大臣祭足、原繁、泄驾带领三军进攻燕军,派公子曼伯和公子元秘密带领制地军队进攻燕军。燕国人害怕郑国的三军,没有防备从制地来的军队。六月,公子曼伯和公子元在虎牢关击败燕军。当时,Xi国趁卫国动乱出兵入侵卫国,卫国军队进入Xi国。

卫宣公四年(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春天,齐国君齐希公准备让宋、卫与郑和平,并确定了结盟日期。宋战公共财币要求卫国先见面。卫宣公同意在犬丘举行非正式会议。齐国最终使宋、卫与郑和平。

卫宣公六年(鲁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秋天,卫国没有按照周天子的命令与蔡国和魏国会师讨伐宋国。同年7月5日,郑国的军队进入并停留在鲁国的远郊,卫军和宋军利用这一点攻击郑国。蔡军跟在后面攻击戴地。8月8日,郑庄公包围戴地。8月9日,由于卫、宋、蔡三军的分歧,郑军征服了戴地,俘虏了三国军队。

[img]130986[/img]

卫宣公十年(鲁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卫宣公与齐熙公在蒲地会谈。

卫宣公十二年(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夺去了郑庄公在周朝的职务,所以郑庄公不再朝圣周桓王。周桓王带领卫、蔡、陈三国军队与郑国作战,郑庄公出兵抵抗。周桓王率领中军;郭公林父率领右军,蔡军、卫军隶属于右军;周公黑肩率领左军,陈军隶属于左军。郑国子元建议用左阵对付蔡军和卫军,用右阵对付陈军,郑庄公采纳子元建议。曼伯担任右方阵的指挥官,祭仲足担任左方阵的指挥官。原复和高渠弥带领中军保卫郑庄公,开启了一种叫鱼丽的阵势,前有偏,后有伍。吴成弥补了部分差距。双方在葛交战中,郑军发起进攻,蔡、卫、陈军一起逃跑,周军混乱。郑军从两边合拢进攻,周军大败,郑军将领朱丹射中周桓王的肩膀。

卫宣公十四年(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卫军与郑军、齐军一起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和向邑的人搬到了佳地。

卫宣公十七年(鲁桓公十年,公元前702年),卫、齐、郑三国联军在郎地与鲁军作战。

[img]130987[/img]

魏宣公十八年(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魏、齐、郑、宋在恶曹举行会盟。

去世子继

卫宣公19年11月18日(鲁桓公12年,公元前700年),卫宣公去世,死于宣公。卫宣公死后,王子朔继位为卫惠公。


卫宣公:卫国第15任国君,他在位时的卫国是什么?卫宣公:卫国第15任国君,他在位时的卫国是什么?

,,,,,,

  • 孙武的传奇人生:孙武亲指挥过几次战争?
  • 孙武已经在军事生涯中工作了30年。司马迁评论孙武说:“西破强楚,入营,北威齐,晋,著名诸侯,孙子和力量。”毫无疑问,人们...

  • 桃花夫人息桂倾城 让三国君主争风吃醋!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英雄如雨,美如云。英雄可以称之为文化,美也可以称之为文化。西施献身于国家,昭君为国家结婚。李师师...

  • 李牧,战国时期第一个抗击匈奴人的人:匈奴人十多年来一直不敢犯罪
  • 很多人都知道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是秦国的白起、王健和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这四个人的军事水平和成就各有优势。但说到北击匈奴...

  • 皇帝也很难: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误国的女人?
  • 半信史时代在传说时代结束后开始。在半信史时代,事实成分大幅增加,部分得到了考古学家发掘成果的支持。但仍有许多属于神话...

  • 齐桓公在春秋霸主中得到了什么神物的帮助?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少助。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执政期间,他选拔人才,实施改革,尊王熙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九合诸侯...

  • 兵圣孙武身上待解的八大迷团:孙子可能没有其他人。
  • 在讨论孙武的一生行为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孙武近千年的经历 争论是否及其真伪。由于魏晋以后《孙膑兵法》的怯懦,详细说明...